今年,擴大內需是我國政策發力重點。當前,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資金下達,接力發揮政策效能,促進居民消費需求的釋放,帶動相關商品銷售較快增長。8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國在2024年實施新一輪“兩新”政策和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以來,有效激發了國內消費潛力和投資動能,有力推動了供給和需求的良性循環,帶動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
擴大內需功效顯著。政策實施以來,全國汽車、家電等重點品類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家電、通信器材、家具商品等銷售額多次實現20%以上的月度同比增幅;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滲透率連續多個月超過50%。2024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整體撬動相關產品消費超2萬億元。設備更新拉動相關領域投資強勁增長。2025年以來,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約8400個,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政策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鼓勵制造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產業加速發展。金融機構為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截至2024年年底,銀行與企業已簽訂貸款合同金額超過8000億元。“兩新”領域已發布重要國家標準168項,通過提升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推動落后產能加速淘汰,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
打通經濟循環利用的堵點卡點。為打通資源利用的堵點,國家安排了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高水平循環利用項目建設,推廣“反向開票”制度降低回收企業稅負,并加快構建“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兩新”行動以來,全國新增智能化社區回收設施1.4萬余個,報廢機動車回收量同比增長顯著,廢舊家電規范回收處理量穩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去舊更容易、換新更愿意”的有效機制。
為放大“兩新”政策在拉動投資、刺激消費、放大資金撬動效應,及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等方面的乘數效應,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多項舉措,支持“兩新”政策效能持續釋放。
在政策設計與制度創新方面系統布局。相關部委制定了設備更新重點領域和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細則,建立起“地方審核、國家復核”的設備更新項目篩選機制。財政系統創新資金支持方式,對設備更新貸款、個人消費貸和服務業經營貸實施財政貼息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銀行貸款給予貼息支持。金融管理部門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對重點領域清單內設備更新項目遇到的融資問題,“一企一策”進行解決,有效降低企業設備更新成本。
在機制創新與實施路徑方面取得重點突破。針對企業在抵扣減稅方面的難題,推出“反向開票”制度,破解資源回收企業進項抵扣難題。“兩新”相關重點標準的完善提升行動加快推進,2024年和2025年計劃完成294項重點領域國家標準的制修訂,以標準提升牽引產品升級綠色轉型。地方政府層面,各地強化政策協同,加強市區縣、政銀企聯動,開展以舊換新大客戶對接;增加資金支持,實施家庭適老化改造消費補貼政策,設立工業升級專項資金;優化補貼申領流程,創新資金兌付方式,減輕企業墊資壓力。
在保障政策實施與風險防控方面綜合施策。國家相關部委建立了“兩新”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開展調度督促;制定了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全鏈條資金管理規定;優化了補貼申請審核流程,完善相關信息平臺功能。金融監管部門加強風險防控,嚴格資金監管,明確資金使用“負面清單”,通過線上監控、線下核查等方式,防止資金擠占、挪用,確保資金安全。
在以“兩新”為代表的一系列擴內需和穩增長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國民經濟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不斷增強。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我們要堅定不移地立足自身,不斷提升政策效能,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
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支撐,提高商品要素流通效率。建立統一的流通標準體系,優化完善物流體系,著力降低大宗耐用消費品和二手商品設備的物流成本。要引導生產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強化行業自律,避免低價無序競爭。針對設備更新改造技術要求高、成本回收慢等問題,要通過政策組合發力,破除要素資源流通阻礙,釋放企業的設備更新潛在需求。
以數智賦能為抓手,減流程通數據促監管。加大全國性信息平臺的建設,聯通跨部門數據,減少審核環節,加快補貼到位。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通過智能圖像識別、數據比對等手段驅動汽車以舊換新、二手電子設備流通、設備更新貸款等操作流程再造和技術創新。加強產品質量和價格監管,防范騙補套補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監管和追溯機制。
以提升服務能力為落腳點,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打通產品設備回收、處置、交易、再利用全過程,統籌推進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建設,技術水平提升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其產業集聚化、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引導生產、銷售、回收企業積極參與資源的循環利用,協同構建一站式回收服務體系,以優質服務暢通資源循環,釋放消費與更新潛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