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市場持續回暖,基金賺錢效應顯現。螞蟻基金最新數據顯示,該平臺上已有2.15億基金投資者累計實現盈利。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今年上半年加倉主動權益類基金和被動權益類基金的跡象明顯。上半年末,機構持有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資產規模較去年末增加541億元,基金份額增加271億份。
基金賺錢效應顯現
基金投資者江陽(化名)持有的一只信息產業主題產品去年的單位凈值一度跌破0.9元,今年該基金凈值持續回升,相較去年最低水平已經翻番。他持有的一只醫藥主題ETF在今年取得了不錯的收益,近一年實現了60%左右的回報率。
伴隨A股市場上行,權益基金也水漲船高,賺錢效應顯現。螞蟻基金平臺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除去余額寶的收益外,2.15億基金投資者累計實現盈利,覆蓋主動權益類基金、被動指數基金等產品。
受益于A股市場上漲,主動權益類基金表現突出,超額收益回歸成為推動基金投資者收益回升的重要動力。根據螞蟻基金的統計數據,截至9月12日,滬深300指數今年以來上漲15.2%,八成主動權益類基金跑贏大盤,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28.03%。今年該平臺上超八成投資權益類基金的投資者實現盈利,他們持有的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12%。
業內人士認為,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表現,既得益于市場整體回暖,也離不開基金管理人創造的超額收益。尤其是在本輪結構性行情中,主動權益類基金更擅長研判產業趨勢、挖掘企業價值,放大了盈利空間。
除市場因素外,基民自身的投資行為也顯著影響了盈利結果。螞蟻基金數據顯示,分散配置、合理持有以及優選產品三類行為明顯幫助基民提升了盈利概率。
機構增持權益類基金
在股市持續走高,權益類基金取得亮眼業績的背景下,績優產品吸引了眾多機構的關注,2025年基金半年報顯示,機構投資者積極加倉主動權益類基金和被動權益類基金。
截至上半年末,機構持有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資產規模較去年末增加541億元,基金份額增加271億份。其中,以主動管理見長的基金公司,旗下有多只產品獲得機構加倉。以廣發基金為例,機構持有其主動股基的市值合計350.2億元,持倉量在全市場排名第三;相較去年末,機構持倉市值增加47.97億元,持有份額增加了25.42億份。
就單只基金來看,以資產規模計算,機構增持10億元以上的基金合計38只,廣發基金旗下產品有3只,排名行業第三。以基金份額計算,機構增持10億份以上的基金共有18只,廣發基金有2只產品上榜,排名行業第二。
被動產品方面,從增持情況來看,上半年,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獲機構投資者增持218.27億份,是機構增持力度最大的權益類基金。截至上半年末,該ETF前十大持有人包括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平安財產保險、中國工商銀行企業年金計劃、中國農業銀行企業年金計劃等。
此外,機構投資者對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華夏滬深300ETF、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中證人工智能主題ETF等多只產品均增持超50億份。
把握結構性機會
廣發基金投顧團隊認為,近期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整體而言對風險資產較為有利。分資產類別來看,對A股和港股構成利好,特別是受益于降息預期的科技成長板塊。市場整體處于“降息交易”氛圍之中,投資者可以保持適當樂觀,持續關注美聯儲對未來利率路徑的表述。廣發基金還表示,近期市場波動率或進一步放大,需緊密跟蹤成交量走勢。
富榮基金認為,展望后市,市場在快速上漲后需要時間消化,預計短期走勢偏震蕩,以結構性機會為主。策略上強調“穩中求進”,逢低布局為主、避免追高。行業配置方面,重點推薦兩大方向:一是成長賽道,包括人工智能(AI)應用、半導體和醫藥等產業空間明確、景氣度較高的板塊;二是受益于“反內卷”政策的領域,如電新、鋼鐵、有色等,政策預期改善有望推動估值修復。
金鷹基金表示,短期由于美聯儲降息落地,或引發相關品種階段性回調。中期來看,受益流動性以及潛在基本面改善的品種,如科技仍是中長期主線,創新藥、有色等方向也可繼續持有,電力設備和固態電池有望成為新的資金介入領域,機器人也進入到產品驗證時間窗口。價值方向上,隨著市場情緒逐步穩定,券商、保險、金融IT等非銀金融品種有望迎來估值和業績的雙重改善。此外,未來“反內卷”政策進度和延續性有望加強,建議關注光伏等可能得到政策重點支持的行業。
(稿件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