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金秋有約,精品刺繡相約千陽。傳承文化,布上非遺艷驚四方。9月25日上午,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千陽縣委、千陽縣人民政府承辦的“黃河記憶”非遺大展全省非遺刺繡賦能鄉村振興交流發展大會,在寶雞市千陽縣文化藝術中心開幕。
本次活動以“人民非遺、人民共享”為核心理念,為黃河流域非遺刺繡傳承賦能,奏響傳統工藝助力鄉村振興新篇章。吸引了省內外非遺保護中心、刺繡工坊代表、中國四大名繡代表企業參會。
來自全省的6家刺繡工坊、6家非遺保護中心代表,圍繞“非遺產業化發展”“傳統技藝賦能鄉村振興”兩大主題分享實踐經驗,展示“工坊+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的成果、非遺文創與旅游市場結合的創新路徑。受邀領導與專家對發言進行現場點評,肯定了各地探索的亮點,對非遺刺繡可持續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為參會者帶來深度啟發,驅動非遺刺繡打破地域限制,促進各地技藝互鑒、資源整合,推進傳統工藝從“小眾傳承”走向“大眾共享”。
當天下午,西安石油大學肖雪峰教授,從歷史脈絡、技藝特點到現代傳承路徑,為參會者解析非遺刺繡的文化價值與發展方向,做了《非遺刺繡技藝保護與傳承》專題講座;西安市非遺創意品牌顏蔓竹創始人顏睿老師,就非遺文化創新策展與文創研發工作做了《刺繡現代生活的多種可能》講座。
講座結束后,千陽縣天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千陽縣金達萊刺繡專業合作社等5家縣內刺繡企業、合作社與山西阿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陜西擇聲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等10家客商機構現場達成合作意向,開展非遺刺繡產品推介及訂貨簽約,現場達成貿易成交額200多萬元,助力非遺技藝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推動刺繡非遺技藝走向更廣闊的消費市場。
此外,活動中千陽縣還與西安美術學院、陜西工程大學等省內外五所高校,達成非遺創新開發合作意向,后續將借力高校力量,加強校地合作,共同深耕陜西刺繡產業傳承創新,實現文化傳脈、文化育人、文化就業、文化傳聲。
近年來,千陽縣把非遺刺繡作為重大文化事業、重要文化產業、重點民生工程,建成西秦刺繡產業園、閆家村西秦刺繡第一村,培育國家級鄉村工匠名師1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5人、省市縣級非遺傳承人14人,“千陽繡娘”成為全國馳名勞務品牌,西秦刺繡產業園成為全省傳統文化研學基地。培育刺繡合作社21個、專業村11個,機繡手繡產品達到500余種,年銷量680余萬件、產值8600萬元。1.2萬農村婦女創業不離家、人均增收4000多元,有效解決了留守婦女創業增收、留守兒童心智健康、留守老人贍養照料“三留守”難題。千陽刺繡產業經驗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
大會期間,50 家省內外優質刺繡非遺工坊齊聚千陽,西秦刺繡、省外特色流派精品集中亮相,更有多位知名刺繡傳承人現場演示“看家本領”,為市民及游客帶來一場沉浸式非遺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