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勉縣新街子鎮杜寨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聯片規劃、聯片打造、聯片整治、聯村共建為抓手,通過“規劃先行定格局、多元籌資強保障、集中整治優環境、設施升級補短板、精微善治提效能”推進鄉村建設,大力發展有機、品牌、設施、智慧、觀光五個農業,實現規劃建設高標準、農業生產高產出、集體和農戶增收高效益,探索出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和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徑。
杜寨村始建于清末民初,是陜南地區典型的百年古村落,位于勉縣縣城以東15公里,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586戶2006人。近年來,該村積極學用“千萬工程”經驗,踐行“四聯共建構圖、五維發力塑形、五業并舉興村”的發展思路,實現了從“點上示范”到“全域振興”的全方位發展,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益超65萬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萬元。先后被評選為“陜西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聯系示范村”“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先進單位”“市級文明村”“漢中市群眾自治示范村”。
“四聯共建”構圖 跨域協同聚勢
立足區位優勢,通過跨村合作、優勢互補,逐步形成了規劃同步、環境同治、產業同興、成果共享的聯動發展新格局。一是聯片規劃,明確功能布局。遵循鎮黨委、政府聯片打造“一街四園一站一中心”鄉村振興示范區戰略定位,謀劃建設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主體的產業振興示范點,與周邊“強村”組團發展,目前示范區內經營主體逾300家,年綜合產值約11億元。二是聯片打造,發揮聚集效應。整合優勢資源,與相鄰的立集社區為核心集中聯片打造“千萬工程”示范樣板,帶動周邊村(社區)整體提升。目前,立集社區已被命名為全省第一批“千萬工程”示范村,杜寨村正在創建第二批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集聚帶動效應逐步彰顯。三是聯片整治,提升宜居水平。以提升全域人居環境為目標,聯合周邊村莊一體化推進“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四大工程,系統開展聯片整治,統籌實施街巷硬化、村莊綠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優美整潔、和諧宜居成為片區的統一標配。四是聯村共建,共享發展成果。積極探索“飛地經濟”模式,利用本鎮二道河村產業資金240萬元建成2000㎡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育苗、代耕、代收全程托管服務,成功破解了“杜寨有資源缺資金、二道河有資金缺資源”的發展困局。與立集社區共同投資200萬元建成400㎡電商農展中心,為區域農產品上行提供全鏈條支撐,構建了優勢互補、發展共贏的聯村共建新格局。
“五維發力”塑形 全域聯動筑基
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提質增效。一是規劃先行定格局。杜寨村從20世紀80年代通過“一根竹竿,一把尺子量到底”,明確房屋高度、道路寬度等標準,造就了全村農戶院落整齊劃一、巷道縱橫通達的獨特風貌。近年來,通過科學編制村莊規劃,進一步細分生活居住、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等功能區域,形成了“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現代鄉村格局。二是多元籌資強保障。構建“政府主導、集體參與、群眾共建”多元籌資體系,累計整合財政資金773萬元用于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自籌15萬元對村級活動場所進行開放式改造,利用率提升40%;引導群眾籌資60萬元、投勞1500人次參與“和美庭院”建設,形成“財政保基本、集體強功能、群眾補細節”的共建格局。三是集中整治優環境。實施“拆違建、清垃圾、鋪胡同、改廁所、治污水”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拆除殘垣斷壁64處,586戶衛生廁所改造全覆蓋,每周二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成了全村習慣,村民從“站著看”變成“自覺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四是設施升級補短板。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硬化村組道路1.26公里,新建雨污分流排水溝5.8公里,綠化主干道2.3公里,硬件設施不斷完備。拆除村級活動場所圍墻變開放陣地,“一廳八室”功能齊全,為民服務清單讓群眾辦事更便捷。五是精微善治提效能。創新“黨建+”治理體系,開展“院壩說事會”暢通民意收集渠道,建立“問題收集—辦理—反饋”閉環機制,采取積分換分紅制度,每年提取5萬元集體收益激勵村民參與治理。通過16年“零越級信訪”和“零刑事案件”的治理實踐,實現“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的善治格局。
“五業并舉”興村 產業賦能振興
立足生態優勢和特色農業兩個基點,大力發展“五個農業”,預計2025年特色產業總產值有望突破5000萬元。一是有機農業培育,提升產品品質。通過選用高抗水稻及油菜品種,推廣“提單產配套技術+無人機噴防+機械收獲”的高效生產模式,打造省級稻油輪作“1253”(畝產大米1000斤、菜籽油200斤,實現產值5000元、增加純收入3000元)高效模式示范基地760畝,畝均綜合產值達5010元。二是品牌農業培優,放大產業優勢。依托電商農展中心,通過品牌包裝、展銷、直播為農產品企業“賦能提效”,同時,招引企業進駐,利用“832”平臺廣泛銷售本土農特產品。目前已打造“杜香香”菜籽油、“林蘭香”大米等特色品牌,帶動農戶增收220萬元。三是設施農業提升,做強產業支撐。強化科技賦能打破地域限制,引進陜西大漁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成南美白對蝦陸基循環養殖池6400立方米,通過構建封閉式水循環系統,實現內陸地區養“海蝦”的目標。四是智慧農業應用,激發產業活力。通過“村企合作”,建成60畝蔬菜智能溫室大棚,以“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多軸機械臂控制”農業機器人,實現青葉蔬菜土地翻耕、種植、采收全自動化生產,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近20萬元。五是觀光農業精品,延伸產業鏈條。結合轄區經營主體特色,設計內陸“海洋”的奇幻漂流、探秘菌菇王國、米粒的奇幻變身記等研學課程,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依托較好的糧油種植基礎,每年吸引數萬游客慕名到村打卡“最美油菜花海”,實現“顏值變產值”的生態經濟轉化。
從“百年老村”到“振興樣板”,杜寨村用40年堅守規劃初心,積極學用“千萬工程”經驗,走出了一條傳統村落現代化轉型的特色之路。如今,行走村中,白墻黛瓦綠蔭繞,阡陌交通院落齊,口袋公園點綴其間,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這個秦嶺腹地的村莊,正以生態底色、科技亮色、文化特色的多元融合,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