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千家萬戶的“幸福前站”。今年來,寶雞市鳳翔區委社會工作部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攻堅硬仗”工作重點任務,優化網格服務,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鳳翔區城關鎮南大街社區老舊小區多、公共資源緊、居民訴求雜、群眾參與低,曾一度“小矛盾滾大雪球”。社區黨總支部以“民生小實事”為切入口,創新推出“五民”工作品牌,巧用“1+3+N”工作法,用“黨建+網格”撬動微治理,把一樁樁“堵心事”辦成“舒心事”,讓“小糾紛”在源頭化解,“大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網格敲門聽民聲——“晨詢午議”把問題撈上來
每天上午9點,網格員準時穿上紅馬甲、揣好民情本,開展“晨詢午議”:上午敲門問需、下午開會研判,形成“訴求登記—問題研判—方案制定—協商落實”閉環機制。
南大街社區10個老舊小區借此完美“變身”:南大街92號院屋頂漏水、西大街1號院燃氣入戶、金屬建材公司16號院化糞池外溢等“硬核”難題全部清零。一條“網格—社區—部門”三級聯動通道同步打通,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協同聯辦”。
網格議事聚合力——“五民工作法”把方案議出來
社區把議事桌搬到樓門口、小廣場、樹蔭下,創新“星火夜話”“板凳會”等工作模式,運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的“五民”工作法。
今年來,圍繞“噪音擾民、小區停水、電動車充電、垃圾堆放”等高頻痛點,累計開展議事24場,新增充電樁210個、解決小區停水3次、清掏化糞池4處、整治飛線充電與亂堆亂放20余次,先后解決噪音擾民糾紛5起。居民從“站著看”到“一起干”,社區從“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大家庭”的歸屬感在一次次“拉家常”里升溫。
網格調解提效能——“1+3+N”工作法把矛盾解開來
1個核心強引領。黨總支牽頭建立“紅色調解室”,黨員亮身份、做表率、化糾紛,先后主導行司巷9號院極端大風受災補償、雍城花園小區私搭亂建拆除等“老大難”矛盾糾紛。
3支隊伍同發力。網格員“排雷隊”——日巡查、周復盤,抓早抓小;志愿者“鄰里幫”——人熟、地熟、情況熟,用“老鄰居”身份化解“新怨氣”;專家“智囊團”——社區民警、法律明白人、司法干部隨叫隨到,為復雜糾紛“把脈開方”。
N種方式巧施策。面對面、背靠背、上門調、微信電話線上調、圓桌調……因人、因事、因時靈活組合,今年以來,成功化解垃圾堆放、鄰里漏水、雨棚更換、水費分攤、快遞丟失等各類矛盾123件。
微治理撬動大幸福——“小切口”寫好“大文章”
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從“單方發力”到“全民共治”,南大街社區用“繡花功夫”織密平安網:
環境更靚——老舊小區“面子”新、“里子”實;
心情更暢——“有地說事、有人管事、能辦成事”成為常態;
氛圍更暖——“鄰里不相識”變“鄰里一家親”,社區成為居民“愿意留下來、主動走出來、共同管起來”的幸福家園。
南大街社區將持續深化“黨建+網格+微治理”模式,把“小糾紛”當成“大課題”,把“微服務”做成“精產品”,讓每一次成功調解都成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墊腳石”,讓“安全、和諧、宜居、幸福”成為南大街最鮮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