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科技板”落地已四月有余,科創債發行規模持續提升。從發行人所處行業來看,銀行業無疑是科創債發行的主力軍。如今,不僅是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區域性銀行也積極涌入科創債市場,助推科創債市場擴容。
積極發行科創債
9月22日至24日,重慶三峽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2025年科技創新債券(第一期),債券期限5年,發行規模20億元,可追加不超過5億元。
此外,青島銀行9月19日發行“25青島銀行科創債01”,發行總額10億元,債券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1.87%;東莞農商行9月11日發行“25東莞農商行科創債01”,發行總額15億元,債券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1.98%。
今年5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推出科技創新債券構建債市“科技板”的通知》,正式面向金融市場推出科技創新債券。金融機構緊跟政策導向,積極參與科創債市場,打頭陣的多為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銀行。6月,越來越多的區域性銀行涌入科創債市場,這些銀行發行的科創債規模多在10億元至30億元。
支持本地科技企業發展
相較于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區域性銀行發行的科創債,債券期限往往較長,票面年利率往往更高。例如,工商銀行5月9日發行的“25工行科創債01BC”,發行總額200億元,債券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1.65%;興業銀行同日發行的“25興業銀行科創債01”,發行總額100億元,債券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1.66%。
業內人士表示,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資金來源更為多元,因此傾向于發行中短期科創債以匹配資金期限。而區域性銀行的資金來源相對依賴本地存款,因此傾向于通過發行中長期債券來穩定資金成本,同時期限更長的科創債票面年利率更高。
“區域性銀行通過發行科創債來支持本地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通過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來吸引特定投資者群體,同時能夠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認可度。此外,科創債的發行利率普遍較低,有助于銀行自身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各家銀行的科創債募集資金流向多是用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科技型企業發展。據“上交所債券”微信公眾號9月24日消息,截至目前,上交所市場科創債累計發行規模1.4萬億元。今年以來,上交所科創債的融資規模同比增長近70%,有力地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回歸到科創債本身,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金融工具,科創債發展空間廣闊,其發行規模高速增長,期限結構逐步優化,同時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尤其是在當前政策支持和市場擴容的背景下,科創債的收益率對市場具有較強吸引力。科創債的發行主體信用評級較高,使得科創債的信用風險相對可控,適合穩健型投資者配置。此外,隨著科創債ETF的推出,科創債的流動性得到顯著改善,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活躍度。”婁飛鵬說。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