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了大半個月,終于在一大早被我搶到了。”陳勝說。陳勝口中的“搶手貨”正是微眾銀行“活期+Plus”于9月初上線的新品“北銀理財京華遠見春系列—誠享7天持有期19號理財產品”(下稱“誠享19號”)。
9月23日數據顯示,誠享19號成立以來年化收益6.27%,最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為8.8%,遠遠跑贏“活期+Plus”中的其他產品,再加上自上線后從未掛0(收益為0),被投資者稱之為“理財鐵飯碗”。
“活期+Plus”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兩個爆款,吸引投資者大量買入,額度秒光,而為了能夠及時獲知產品額度信息,投資者甚至成立了“額度提醒互助群”,如今,銀行理財也如同基金一樣,呈現“飯圈化”趨勢。
高收益理財產品被瘋搶
微眾銀行APP顯示,誠享19號自9月1日上線以來,近一個月年化收益持續在4%以上,最新為8.65%。
業績比較基準為:中債-綜合全價(1年以下)指數收益率×70%+中債-綜合全價(1—3年)指數收益率×10%+北京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1年×20%。
投資比例為,直接或間接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例為85%-100%;直接或間接投資于權益類資產的比例為0%-15%,且僅能投資于境內外發行的優先股;直接或間接投資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的比例為0%-15%,且只能從事套期保值類衍生產品交易。
與“活期+Plus”中的其他產品相同,誠享19號風險等級為R2級,每個交易所交易日均可購買,T+1交易日確認,最低持有7天。
不過,該產品幾乎始終處于售罄狀態,即便出現額度也被“秒光”。一位投資者表示,連續蹲了一周也沒搶到,每次都是刷到以后就秒沒。“太難搶了,我輸個密碼的工夫就售罄了。”另一位投資者抱怨道。
不止誠享19號,9月以后,“活期+Plus”系列產品收益回暖,多款產品收益率沖高。
比如,光大理財陽光金創利穩健樂享日開(7天最低持有)系列(下稱“創利樂享18號D”) 8月20日的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飆升至10%以上,8月24日達到13%-14%,并持續了4個星期,本周恢復至3.45%。
浦銀理財周周鑫穩健款(微眾專屬)10號A(下稱“周周鑫10號”)自9月2日之后,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達到10%以上,9月11日至9月15日超過18%,每萬份收益最高達3.81元,最新為16.02%。
“這個收益確實很驚人。”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分析說,其中有兩種可能。
一是在新產品發行初期,可能會被特別注入某些高收益資產,達到吸客營銷的目的,再加上初期理財產品的盤子比較小,所以收益率較高,但這難以持續,隨著投資者后續陸續買入,收益勢必將回歸常態。二是如果在理財產品的運行中期,突然在某一時間段內收益率飆漲,可能是里面的高收益資產到期,收益兌現,比如早年的高息存款、債券賣出獲得資本利得等。
“這些固收類產品為了增厚收益,往往會配置一定比例的權益倉位,在當前的牛市中進一步拉高了收益率。”一位銀行客戶經理說。
“活期+Plus”中的理財產品權益倉位少則不超過10%,多則不超過20%。
銀行理財也在“飯圈化”
“活期+Plus”的理財池子也在持續變動中,部分收益平平的老產品下架,新產品陸續上架中,由于上架初期收益較高,往往引來投資者搶購,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兩個爆款,“你方唱罷我登場”。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說,作為互聯網銀行,這也是吸引客戶留存的一種方式方法。王蓬博提醒,這種高收益僅是短暫性的,長期來看還是會回歸平均水平,投資者不宜僅就一個指標的高低在不同產品之間反復騰挪資金,要結合“近一個月年化”“近三個月年化”和“成立以來年化”綜合考量。
另外,為了能夠及時獲知熱門產品的額度信息,投資者甚至成立了多個“額度提醒互助群”,在群內,一旦熱門產品放出額度,就會互相告知,還有投資者在群里分享搶額度秘訣,比如把密碼支付改成指紋支付或者面部支付等。同時亦有技術人員研發了搶額度“外掛”,可以即時獲知產品額度信息,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如今,銀行理財也如同基金一樣,呈現“飯圈化”趨勢。所謂“飯圈化”,最早出現在文化娛樂領域,指因有共同喜歡的事物或人物,“粉絲”們共同建立起來為其應援的圈子,狂熱、沖動、個性化等感性因素是“飯圈”內“粉絲”們的特征。
在金融領域,基金“飯圈化”特征比較明顯,明星基金經理在微博上擁有自己的粉絲后援會。王蓬博認為,理財市場的“飯圈化”趨勢背后,是低利率環境下優質資產稀缺,導致投資者對少數收益較高、流動性好的產品產生激烈爭奪。
王蓬博說,一方面,互聯網銀行采用互聯網運營思維,通過限時額度、新品首發等方式,激發用戶搶購心理;另一方面,年輕投資者成為理財市場主力,他們的行為模式更脫胎于現有的社交和互聯網平臺,習慣于在社交平臺獲取信息,依賴種草內容決策,并通過社群獲得歸屬感,使得理財行為逐漸脫離純粹的理性計算,轉向帶有身份認同和集體行動特征的模式。
來源: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