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鄉村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9月22日至23日,中國平安鄉村振興調研工作組走進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馬邊縣”)和雷波縣,前往重點幫扶村、幫扶企業、縣人民醫院等地開展實地調研、資金捐贈、消費幫扶等活動。據了解,調研工作組由中國平安副總經理黃寶新帶隊,中國平安四川地區統管黨委相關領導,馬邊、雷波兩縣相關領導參加活動。
調研活動系統回顧了中國平安近年在川定點幫扶重點地區的幫扶成效和經驗,據統計,平安在四川地區共建立98個黨建共建點,實現四川全省地市州全覆蓋,惠及18萬農戶。調研過程中,中國平安還在馬邊、雷波兩地捐贈鄉村振興資金超300萬元,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金融活水灌溉“幸福彝鄉” 重點發揮醫養、公益優勢
馬邊縣是本次四川鄉村振興調研的第一站,作為中國平安在四川定點幫扶重點地區,公司重點發揮綜合金融優勢和優勢資源,助力當地交通改善、產業升級,牽引優勢醫養資源、公益資源流入馬邊,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在馬邊縣,黃寶新一行先后走進馬邊荍壩鎮金華村和民主鎮小谷溪村,調研當地居民生活條件變化,了解當地的振興規劃。據介紹,在上級政府的支持及平安等企業的幫扶下,金華村實現了從“五難村”(行路難、吃水難、讀書難、就醫難、增收難)到“新農村”的轉變,小谷溪村先后獲評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村、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為更好地促進當地從“新農村”成長為“致富村”,本次調研活動中,平安還向金華村竹板廠捐贈20萬元用于產業幫扶,消費幫扶采購100萬元當地農產品,從需求端為當地村鎮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調研組還實地走訪了馬邊縣人民醫院,并特別召開中國平安醫療幫扶項目——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馬邊醫生培訓班回訪座談會。黃寶新表示,平安堅持黨建引領,發揮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及資源優勢的模式已摸索出成熟路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平安將繼續堅持發揮醫療優勢,讓更多醫生走出去接受培訓,回到家鄉更好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中國平安發揮醫療資源優勢,持續組織基層醫務人員赴集團旗下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參加系統輪訓。迄今已成功舉辦三期醫務人員培訓班及一期醫務學習交流班,累計培訓超100人,為馬邊、雷波等偏遠地區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醫療隊伍,顯著增強區域健康服務的可持續性與自主能力。
油橄欖產業幫扶覆蓋全周期 激活產業內生動力
在四川省雷波縣,莫紅鄉覺吉村的油橄欖正在進入成熟期,深綠的果實在林中壓彎了枝條。碩果累累的油橄欖既是周邊鄉親們的脫貧枝,也是中國平安踐行“產業幫扶”理念與鄉民們共同栽植的致富樹。
黃寶新在調研中表示,鄉村振興幫扶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多維度的綜合性工程,中國平安在幫扶舉措中已構建起覆蓋產業全周期幫扶模式,以“產前謀篇布局、產中提質增效、產后廣拓銷路”為核心策略,有效發揮金融活水作用,推動當地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為了協助當地政府實現產業升級,2023年,中國平安引入曾在昭覺縣懸崖村試行成功的油橄欖產業打造模式,首期提供60萬元資金支持,在雷波的坡地上開啟了油橄欖的種植。從最初試種10畝起步,逐步拓展至2025年在覺吉村、鹿角灣村連片建設200畝示范林,目前雷波縣油橄欖種植面積已突破330畝,預計三年內將陸續進入豐產期,2030年總產量有望達到40萬斤,形成規模化產業。在鹿角灣村調研活動現場,中國平安舉行了“油橄欖種植示范林產業幫扶資金捐贈儀式”,向當地捐贈幫扶專項資金130萬元,用于進一步推動全縣擴大推廣種植面積。
為助力當地產業發展,中國平安積極助力幫扶拓展銷售渠道,將當地特色農產品上線至平安消費幫扶平臺及產品服務App,鏈接內部超60萬員工(含代理人)和超2.4億客戶。
自2023年7月啟動幫扶以來,通過主動安排和企業自主營銷,平安累計協助雷波汶興服飾實現銷售額超410萬元,幫助當地33名村民人均年增收2萬元,并連續兩年為村集體創收8萬元。9月22日,平安還與汶興服飾舉行150萬元采購訂單舉牌儀式,以消費幫扶方式繼續支持鄉村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其市場化造血能力。
科技興農、風險減量、綠色發展 科技興農助力提質增效
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國,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運用科技手段,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據平安產險四川分公司農險部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平安堅持推進振興保模式,通過整合集團內外資源,運用多種“保險+”方式,促進四川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以金融保險產品服務為基礎,助力拓寬農戶增收渠道,激發農村經濟內生動力,形成良性循環,目前在全省落地項目32個。
針對四川省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平安將創新保險理念與數字科技深入應用于生產一線。通過“數字地圖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精準承保”“生豬智能點數”“智能電子耳標”“愛農寶自助驗標”等技術,顯著提升農險承保精準度。同時,依托“千里眼視頻查勘”“生豬智能稱重”“養殖險小額快賠”等工具,有效提升理賠服務能力和效率。
四川作為全國重要生豬生產基地,出欄量長期居全國首位。為支持產業穩健發展,平安產險持續加強生豬疫病風險減量管理,協同阿壩、綿陽、南充等多地農業農村局開展風控工作,已為全省超7萬養殖戶提供培訓200余場,完成風險辨識評估3000余次,排查隱患14000余次,發出風險整改建議超10萬條。
在德陽市廣漢市金魚鎮永和村,平安通過建立耕地數字地圖,逐一確定流轉農戶,形成權屬清晰的投保分戶清單,結合遙感識別和“愛農寶”APP實名認證,實現“地權物人”精準匹配,完成全村880戶農戶、1713.8畝耕地、2504個地塊的精準承保。
據了解,依托自研“平安鷹眼DRS系統”,平安構建“災前預防—災中響應—災后救援”全流程數字化風控體系,實現從事后賠付向事前預防轉變,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平安產險自主研發的平安愛農寶App經過多年研究和積累,對氣象災害預測和預警可提前到2個月左右。通過上線農業氣象、積溫積雨、病蟲害識別等災害預警和查詢功能,同時,可分時段向農戶推送農險防災減損小貼士,包括如何應對干旱、倒春寒、暴雨洪災等災害。其中“農災大模型”系統2025年累計推送4556萬次預警,直接減少農業損失7.6億元。
據劍閣縣翠云廊古柏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崔劍斌介紹,2024年,平安創新開發出古樹保險產品和服務,為翠云廊(劍閣段)的7803棵古柏捐贈了總保額超5930萬元的古樹名木救治綜合保險,為這群“蜀道古柏”披上了平安“盔甲”。
中國平安表示,公司將繼續堅守金融為民初心,堅持黨建引領,將回頭看作為檢驗幫扶成效、深化資源投入、增強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以更堅實的投入、更創新的產品服務,持續賦能鄉村振興事業,在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偉大愿景中,持續貢獻平安力量。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