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權益市場逐步回暖,銀行理財子公司正以“產品端擴容+投研端深化”的“雙管齊下”策略,積極把握市場機遇。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一方面加大含權類理財產品發行力度,另一方面提升對上市公司的調研頻次與深度。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通過深入調研,銀行理財子公司能更好地識別有潛力的行業和個股。展望四季度,A股市場有望延續積極表現,銀行理財子公司或加大力度布局權益市場。
受低利率環境影響,傳統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持續承壓,投資者對含權類產品需求顯著上升。隨著權益市場回暖,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快含權類產品的申報與發行節奏。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含權類理財產品(含權益類、混合類產品)發行數量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其中,權益類產品達12只,遠超去年全年的2只;混合類產品達202只,去年全年為169只。
在理財資金加速流入權益市場的背景下,為提升資金配置效率、控制投資風險,銀行理財子公司對上市公司的調研力度進一步升級,重點聚焦新能源、科技、消費、醫藥等行業。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三季度以來已有2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調研,總調研次數達601次。其中,寧銀理財調研最為積極,累計調研84次;招銀理財、杭銀理財、匯華理財緊隨其后,調研次數均超60次。從個股分布看,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創業板和科創板個股的關注度更高。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表示,含權類理財產品擴容與上市公司調研積極性提升之間存在聯動:含權產品發行規模擴大,會催生對上市公司調研的需求;調研深度與廣度的提升,又能為含權產品篩選高質量投資標的提供核心支撐。
高政揚進一步介紹,理財資金借助調研可更精準地挖掘優質估值標的,既能優化資金配置效率、提升整體投資收益,又能增強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進而助力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形成收益提升、資金集聚的正向反饋。以調研數據為支撐的動態調倉策略,能夠催生出更多復合型理財產品,有效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資產配置需求,進一步豐富銀行理財的產品矩陣。
明明表示,對于資本市場來說,理財資金作為重要的中長期資金,其加大權益配置力度,能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有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和穩定性,支持優質企業融資發展;對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布局含權類產品以及積極調研,有利于理財子公司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投研水平,推動其從傳統的固收產品為主向多資產、多策略產品的現代化資產管理機構轉型;對投資者來說,可在可控風險下,通過含權產品分享經濟增長與企業成長紅利。
展望四季度,高政揚認為,權益市場有望延續穩步向上趨勢,核心支撐有三方面:一是我國宏觀經濟穩步復蘇,A股上市公司業績有望改善,企業盈利預期增強;二是市場流動性寬松,低利率環境下資金對權益資產的配置需求持續釋放;三是政策端加大資本市場支持力度,完善機制、優化生態,提振投資者信心。
此外,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明確表示,看好未來權益市場走勢,將持續積極布局。
來源: 證券日報 彭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