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具體包括,推動工業全要素智能聯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加快工業軟件創新突破,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工信部將研究出臺“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轉型路線圖,發布實施制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專家認為,這將大幅提升制造業研發、生產效率,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深化賦能應用
賽迪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鐘新龍認為,“人工智能+”賦予數字系統前所未有的“主動思考、主動執行、主動創造”能力,其本質是生產力的革命性躍遷。如果說過去10年是在構建四通八達的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未來10年,核心任務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運行無數具備自主決策與協同能力的“智能體”車隊。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分析,“人工智能+”行動,不僅將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雙向賦能,還可以充分發揮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為各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也能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參與其中,充分共享AI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大模型已經走過了顛覆性創新的“指數爆發期”,隨著投入的邊際效益遞減,進入了能力增強、功能修補的“改良期”。隨著國產大模型的集體發力,不僅能力走進了國際第一梯隊,開源普惠的生態也逐步形成。企業部署大模型成本不斷下降,人工智能進入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時代,帶來了比互聯網更大的機會。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制造”行動的實施,工業大模型、智能體、智能機器人等技術加快在制造業中應用,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將深化智能化轉型步伐,推動全要素智能聯動、全產業鏈供應鏈智能協同,大幅提升制造業研發和生產效率。同時,各行業深化“人工智能+”行動,將促進新一代智能終端產品推廣應用,提升智能終端制造業產量,促進制造業規模快速擴大。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分析,《方案》在生產環節,有望加快生產線擺脫機械僵化模式,轉向靈活高效;在供應鏈層面,將推動上下游企業數據深度互聯;從企業競爭力角度看,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促使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企業可打造差異化優勢,在全球市場占據更有利位置,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穩步邁進,實現產業融合升級。
加快數智轉型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國產大模型引領開源生態,AI終端產品加速普及,行業大模型落地應用,“人工智能+制造”取得一定成效。
趙剛介紹,我國制造業數字化加快普及。2025年,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滲透率已達68%。2025年上半年,全國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5.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7.7%。
我國制造業智能技術應用活躍。據統計,工業大模型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占比分別為33%、24%、32%。制造業數字化效能持續提升。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介紹,2025年是超級智能體元年,聯想正聚焦混合式AI戰略,錨定個人智能和企業智能,加速AI普惠進程。依托行業積累,聯想將制造經驗轉化為智能化解決方案,于今年發布了覆蓋“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制造領域智能體矩陣,助力制造業提質增效。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浪潮云董事長、總工程師肖雪介紹,浪潮集團聚焦垂直領域建設人工智能模型工廠,實現數據、算力、算法全面布局。浪潮集團將在已建成的通用算力中心、人工智能模型工廠基礎上,到今年年底建成人工智能智能體工廠和訓練場,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制造業創新深度融合。
朱克力分析,“人工智能+制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并實現精細化管理。產業協同數字化也有積極進展。一些行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間能在平臺上共享需求信息、技術方案。與首發經濟中的新品發布帶動上下游配套發展一樣,制造業中的這類平臺促進企業協同創新,共同開發新產品,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
做大產業生態
據了解,工信部將一手抓技術供給,促進“智能產業化”;一手抓賦能應用,加快“產業智能化”,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賦能制造業。
張云明介紹,在做強產業供給方面,將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業多模態算法、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筑牢產業底座。推進智能體開發部署,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人工智能終端產品。
在做優賦能應用方面,培育一批賦能應用服務商,打造模型調優、數據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態化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在做大產業生態方面,分級分類推動相關標準研制,加快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開源社區,用好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提升企業人工智能倫理風險防范能力,深化國際合作,高質量建設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等載體。
趙剛建議,加強高端芯片等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工業復雜場景的高質量數據、知識庫、知識檢索增強等能力建設,促進工業大模型、工業智能體等前沿技術研發,加快提升智能硬件終端產品性能。降低“人工智能+制造”應用成本。面向中小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需求,加大“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低成本數字化通用工具的培育力度。
在加快“人工智能+制造”應用創新方面,支持工業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深化企業數據治理,探索“人工智能+制造”應用場景,提升研發設計、生產調度、設備維護、供應鏈協同等自動化水平和賦能效率。
“要著力打造更多示范項目。選取不同行業、規模的企業開展試點,總結成功經驗并向全行業推廣,讓企業直觀看到‘人工智能+制造’的實際成效,增強轉型信心,激發更多企業參與數字化改造熱情。”朱克力說。
來源:中國經濟網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