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以下簡稱“統一登記系統”)作為我國動產融資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于2025年6月完成全面升級。
“新一代統一登記系統上線后運行穩定,用戶平滑過渡,系統處理效率提升5倍以上。”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連三介紹,6月日均登記量相較于2025年1月至5月數據上漲近20%,超過29萬筆登記使用了“財產要素詳情”標準化模板,占6月登記總量的23%,且呈現逐步上漲趨勢。用戶日常服務線上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場反饋良好。
自2021年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以來,我國動產融資市場發展迅速。動產抵質押物范圍持續擴大,特色化創新金融產品頻出,統一登記和查詢已成為動產融資業務風險防范的核心環節。經營主體對統一登記系統服務場景的拓展和靈活響應提出更高要求。李連三表示,基于這些考慮,征信中心順應市場需求,全面優化統一登記系統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新一代統一登記系統已于2025年6月2日正式對外提供服務。
新一代統一登記系統升級聚焦業務標準化提升和架構現代化改造,著重推進了登記內容要素式引導、用戶管理結構簡化、技術升級迭代等幾方面,為經營主體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登記和查詢服務。
李連三介紹,用戶登記時可通過新增的“財產要素詳情”功能,自愿上傳擔保財產的標準要素信息,增強擔保物可識別性;查詢時可根據要素信息檢索相關擔保人登記情況,提高查詢效率。同時,細化登記業務類型,取消注銷登記180天展示規則,調整為登記注銷后即刻不再對外提供查詢,進一步契合經營主體真實意思表示。此外,此次升級全面改革核心技術架構,豐富系統與用戶的交互渠道,提高流程運轉效率,高可擴展性的技術架構為未來市場新業務、新模式等場景預留了充足的系統服務空間。
近年來,在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統一登記系統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李連三介紹,統一登記系統通過提供便捷高效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服務,助推信貸資源向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綠色低碳等領域經營主體傾斜,惠及的經營主體類型日漸豐富,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產業鏈配套制造企業、小微商戶等被納入動產融資服務支持范圍;促進擔保品體系顯著擴容與多元化,其范圍已從傳統性資產擴展到數據資產、碳匯、清潔能源、畜禽活體等難以估值的新型權利,并開始涵蓋康養設施、醫療設備、物流倉儲、農械設施等專用性較強的特定設施。
截至2025年8月底,統一登記系統累計發生登記5327.8萬筆、查詢2.9億次,年均增長率分別達29%、30%,納入統一登記范圍的七大類業務中,融資租賃、保理/應收賬款轉讓及應收賬款質押3類業務占比近90%,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含個體工商戶)約1848.4萬家,涉及登記5120.3萬筆,占累計登記總量的96%,銀行業動產融資單筆金額100萬元以下的登記量占比超過50%,100萬元至500萬元區間的登記量占比超過20%。
與此同時,統一登記系統在促進動產融資市場健康規范發展、保障交易安全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動產融資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有賴于法治的保障、政策的支持和經營主體的協同配合。”李連三說,統一登記系統作為我國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的法定系統,推動著動產融資市場依法、透明、健康發展。近年來,統一登記系統出具的電子登記證明文件和查詢證明文件在司法實踐中廣泛應用,證明文件的證據效力得到司法判例的廣泛承認。同時,征信中心積極配合司法機關提供登記信息的查詢服務,配合司法機關發布查封凍結動產和權利的協助執行公告1萬余份,為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動產融資市場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經濟網 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