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構建多項目多層次賽事體系。這一重要部署為正在蓬勃發展的賽事經濟指明了方向。進一步釋放體育消費潛力,做強賽事經濟,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這兩個賽場同樣重要。
發展賽事經濟,貴在因地制宜、科學布局。職業賽事不妨更多“向下扎根”,從群眾體育中汲取靈感,增強互動性與親和力;群眾賽事也可適當“向上延伸”,借鑒職業賽事的組織模式和運營理念,提升專業化與市場競爭力。這種雙向奔赴、彼此借鑒的良性循環,正是中國體育賽事體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政府部門要當好“服務員”,為賽事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場館設施建設,推動場館開放共享,為賽事舉辦提供硬件保障;另一方面,要優化審批流程,降低辦賽成本。同時,進一步放大“票根經濟”效應,把“賽事+”變成超級接口,讓體育賽事成為融合多種業態、激活綜合效益的引擎。
賽事運營商要當好“創新者”,不斷拓展賽事經濟的內涵與外延,以IP思維打造具有長期價值和廣泛影響力的賽事品牌。提升運營能力也是關鍵。主辦方不僅要懂體育,更要成為懂市場、懂經營的多面手。從賽事策劃、品牌包裝、商業開發,到粉絲互動與社群維護,每一個環節都呼喚專業化、精細化的運作。比如,通過開發賽事衍生品、塑造明星IP、拓展跨界合作等方式,有效延伸產業鏈、提升賽事附加值。
體育賽事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是消費升級的新引擎、百姓生活的新場景、城市發展的新動能。期待更多體育賽事破圈、出彩,為經濟社會注入蓬勃向上的力量。
來源:城市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