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移民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口岸出入境人員持續增長。2025年1至8月,全國邊檢機關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4.6億人次,同比上升14.9%;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1589萬人次,占入境外國人62.1%,同比上升52.1%。人員往來的活力,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動力。
免簽入境人員大幅提升,得益于政策“利好”不斷升級。2023年以來,我國逐步擴大免簽國家名單,與多國締結互免簽證協定,并對部分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讓“說走就走”的中國行成為現實。我國不僅對47國實施單方面免簽政策,實現持普通護照者因經商、旅游等事由入境,過境不超過30天可免簽;還與29國簽署免簽協定,實現其公民持各類護照短期旅行通常無需簽證;并在此基礎上,將240小時過境免簽適用國家增至55國,允許過境免簽的外國人在24個省(區、市)停留活動區域內跨省域旅行。多種免簽政策協同發力,顯著降低了入境門檻,釋放了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歡迎更多游客到訪中國的積極信號。
更加便捷的中國行,讓更多外國游客有機會見識真實的中國、見證中國的魅力。免簽政策推出后,大量外國游客來華體驗風景美食、中國文化,他們穿上漢服,品嘗美食,坐上高鐵,學著使用手機支付……用相機、手機拍攝記錄在中國旅游的經歷,將一個可愛、豐富、立體的中國形象分享給更多人,“China Travel”(中國行)也由此成為國際熱詞。在入境游熱門省份四川,大熊貓、峨眉山的中國功夫成為閃亮名片,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升級后,2024年前10月,四川外國人住宿登記達2023年同期的3.5倍;在湖南張家界,當地2024年共接待入境游客超183萬人次,全年入境旅游創匯10.08億美元,同比增長504.3%。
持續優化免簽入境是中國和世界的一場“雙向奔赴”。一方面,我國有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措施,不斷優化免簽入境手續和體驗。如國家移民管理局作出周密部署,確保口岸通關高效順暢;中國駐外使領館全面取消簽證預約制度,有效降低簽證申請成本;多部門綜合施策,進一步提升金融支付、住宿交通、景區預約、網絡通信等服務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入境中國讓更多外國游客邁開腳步,不僅長城、故宮、兵馬俑成為外國旅客來華旅行首選的“三件套”,甘肅敦煌以及云南麗江、香格里拉等小眾目的地、特色小城也吸引外國人“深度游”。
正如一首歌曲中唱的那樣,“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擁抱過就有了默契,你會愛上這里”。免簽入境的政策實施和效果顯現,為此提供了生動的注腳。
“雙向奔赴”必將創造更大的共贏空間。一方面,免簽入境讓更多外國人刷新了對中國的認知,有利于推進中外交流。外國博主和游客親自來到中國體驗,手機上便捷的移動支付,高鐵等全面覆蓋的公共交通,讓更多外國人看到了中國安全和現代化的一面。一句“city不city啊?”展現出中國各個城市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這有利于中外企業在融合發展中互利共贏。從商務部推出促進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支持提升來華觀光旅游、就醫康養、留學研學等入境消費便利化水平,到《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加強我國文旅資源國際宣傳推廣,加強“留學中國”品牌建設,培育面向國際的醫療、會展等市場,這些都有望吸引更多境外人員入境消費。大規模的人員往來帶動更多商業機會和合作機遇,必將為中外經貿往來注入更澎湃動力。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