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營業收入過萬億元繼續領跑,理想汽車首次入圍就躋身前十,泡泡瑪特憑借“Labubu”圈粉全球……2025北京民營企業百強榜單發布,新老面孔令人驚喜振奮。據悉,今年百強入圍門檻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了7.5%。
這份榜單不僅標注了北京民營企業在各自領域的奮斗成就,更躍動著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活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高精尖產業的企業數量占比持續提升,68%的百強企業集聚數字經濟與高端制造領域;文化賦能優勢顯著,文化產業百強資產總額超過6800億元,40%的企業已形成成熟的“文旅+”融合模式;專精特新持續發力,97家企業核心技術源于自主開發,76家企業參與共建聯合實驗室、產業技術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合作模式……廣大民營企業在技術攻堅上勇擔重任,在穩定經濟增長上再立新功,“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火熱態勢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經濟長期以來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民營企業憑借其靈活高效的機制與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諸多前沿領域展現出了巨大潛力。數據顯示,中國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北京為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成效初顯,人形機器人領跑全國,大模型加速刷新應用“進度條”……可以說,從底層技術的突破到數字經濟的崛起,民營企業已成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城市以營商沃土涵養著企業,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也與城市共榮共生。多年來,支持民營企業一直是北京發展的關鍵詞,本市先后推出千余項務實舉措,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名列前茅。當然也要看到,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確實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有時候也會遭遇一些隱性壁壘。這也提醒我們,在“放管服”改革基礎上,要更多聚焦事關平等準入、要素獲取、社會信用等“高階版”的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讓服務再精準一些,讓溝通再順暢一些,方能讓更多企業真正對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而培育起更豐富新潮的應用場景。
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讓民營企業繼續放心干、大膽闖,一定會在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拿出更多有分量的成績單。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