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一年前的今天,在國新辦2024年9月24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齊聚,并公布多項重磅金融政策,釋放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當日,A股在政策“組合拳”發布后迎來歷史性大漲,上證指數上漲4.15%。回望當日,市場確認了新一輪牛市的起點。一年后,不僅上證指數已從當時的2700多點上漲到了如今的3800多點,整個市值版圖發生巨變,A股價值重塑加速。
在今年9月2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吳清也細數了近年來的成績單:今年8月A股市場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目前A股科技板塊市值占比超過1/4,已明顯高于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行業市值合計占比;《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發布以來,已披露230單重大資產重組,一般性的資產重組數量更多。
展望后續A股行情,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剛表示,無論是資產荒之下流動性向A股的傳導,還是政策端對股市的友好態度,都將繼續成為重要的正面催化和強驅動力。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蘆哲認為,未來并購重組市場將繼續保持活躍,并購重組的數量和規??赡軙M一步增加。產業驅動型并購將成為主流,科技行業如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將繼續成為并購重組的熱點領域。同時,多元化支付方式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購重組的交易方式將更加靈活多樣。
A股市值版圖巨變
去年“9·24行情”開啟本輪牛市以來,A股市值排行榜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一年前,全A股9家萬億市值上市公司,幾乎由銀行、非銀金融、石油石化三大行業包攬,僅貴州茅臺一家食品飲料企業市值超過萬億。
現在,萬億市值企業增加至13家,寧德時代近期再創歷史新高,重回萬億市值陣營。電子行業雙巨頭工業富聯、中芯國際總市值突破萬億。
而上述企業市值的增長,與政策支持不無關系。今年以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創新藥等科技新興領域受到政策大力支持,雖然部分公司當前盈利一般,但具備高成長預期,因此得到了資金青睞。
主要股指的權重股市值排名也在本輪行情中改寫。今年以來,AI算力行情持續演繹,近期更是呈現加速上漲,中際旭創、新易盛、勝宏科技等個股迭創歷史新高,使得創業板市值前五的座次呈現出新格局。截至9月23日收盤,中際旭創、新易盛分別為創業板市值第二、第四,勝宏科技排名第七,一年前,新易盛排在12名,勝宏科技尚未躋身前30名。
與此同時,梳理發現,2024年9月24日-2025年9月23日(下稱“期間”),全市場共計1435家公司股價翻倍。
5個申萬一級行業誕生出超過100只翻倍股,分別是:機械設備(231只)、電子(206只)、電力設備(130只)、計算機(121只)、汽車(115只)。
漲幅超過300%的個股有162只,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電子、計算機、汽車等行業。漲幅超過500%的個股有38只,主要集中在半導體、創新藥、CPO等高景氣賽道;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有3只,分別為上緯新材(1720.5%)、*ST宇順(1133%)、勝宏科技(1061.6%),成為本輪行情中的“漲幅王”。值得注意的是,漲幅前30名中,有11只來自科創板,凸顯出本輪行情科技主線的特征。
一年披露230單重大資產重組
“并購六條”發布一年來,市場熱情持續高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活躍度提升,一、二級市場的活力也得到一定程度激發。
吳清在國新辦9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并購六條”發布以來,已披露230單重大資產重組,一般性的資產重組數量更多,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產業整合。
230單重大資產重組中,半導體行業的買家最多,超過20家;其次是房地產開發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收購意愿較強,公司數量均為10家;通信設備、化學制品、塑料、消費電子、服裝家紡等行業的買家則在5-10家之間。
相較買家而言,賣家多集中于新興行業,并購標的中涉及高新技術、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比例明顯提高。其中,半導體、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被收購對象數量位居前列,合計超過30家公司,其余被收購公司也較多來自新興行業。
對此,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分析稱,經濟轉型期,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以實現技術升級與產業協同的內在需求越發強烈。尤其是傳統行業,面臨增長瓶頸和產能過剩壓力,通過并購新興產業優質資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是企業應對全球競爭、突破技術瓶頸的主動選擇,也是政策支持與資本助力下的必然結果。
在不斷涌現的并購重組案例中,“雙創”公司成并購熱土,收購同行業上下游資產;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則通過跨行業并購以進行轉型升級,或者通過并購加強產業整合;上市公司收購未盈利資產、擬IPO資產成為一大新特征;支付方式多元化也成為這輪并購重組的突出特征,多家公司運用股份、定向可轉債、并購貸款、并購基金等方式實施并購。
田軒稱,這輪并購重組在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暢通資本循環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且多維度的整體作用。
“自‘9·24新政’以來,并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生態修復的重要抓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認為,并購成為上市公司實現成長和價值重塑的重要路徑,帶動二級市場情緒回暖,為股權投資機構提供了退出渠道,推動耐心資本更多流向硬科技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投、融、退”良性循環。
關于并購重組對上市公司價值的提升,楊超認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財務表現改善,優質資產并表可直接增厚營收與利潤;其二,核心競爭力強化,獲取關鍵技術、延伸產業鏈或進入新興市場,構筑長期壁壘;其三,估值體系優化,資本市場往往對產業協同和戰略升級給予溢價。不過,并購能否轉化為真正的價值增量,仍取決于后續整合的深度與協同效應的實現。
除了加速上市公司及產業轉型升級外,近一年來并購重組持續活躍,也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二級市場相關概念行情,并增加了股權投資機構退出的機會。
在蘆哲看來,這輪并購重組在暢通科技—產業—資本循環方面的作用很大。與以往不同的是,此輪并購重組從資本導流科技開始,科技也在逐步賦能產業,同時產業通過二級市場反哺資本,已經形成正向循環。
展望并購重組市場未來趨勢,田軒認為,未來并購重組市場將更加聚焦產業整合、技術協同、價值提升等核心方向,呈現出以戰略性并購為主導、多元化支付方式并行、國企與民企協同推進的格局,推動并購重組市場向常態化、規?;?、高質量發展邁進。
楊超具體分析稱,政策層面,“并購六條”及配套改革將持續釋放制度紅利,審核效率和支付工具創新將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帶動市場活躍度持續提升;產業層面,并購主線將更加聚焦新質生產力領域,硬科技行業的產業鏈整合有望加速;跨境并購方面,隨著外部環境逐步改善,中國企業在東南亞與歐洲的技術獲取和全球供應鏈拓展意愿將增強。同時,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需求與國企改革深化,將共同推動大規模交易,特別是央企的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將顯著增多。
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明顯增加
去年9月24日,吳清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將重點抓好“三個突出”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其中之一就是突出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堅決打擊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在代表人訴訟、先行賠付等方面爭取落地更多示范性案例。
回看過去一年,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及配套措施在資本市場也漸次落地。其中,從嚴打擊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成為凈化市場生態、重塑投資者信心的關鍵著力點之一,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數量明顯增加,“退市不免責”的信號得以強化。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實質觸及重大違法退市指標的公司已達12家,為歷年之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ST東通、*ST高鴻、*ST蘇吳、*ST紫天、*ST廣道、*ST東方、*ST普利等多家公司,均已拉響重大違法退市風險警報。此外,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近一年已經退市的公司中,退市錦港、退市卓朗均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退市不免責”方面,據了解,自去年退市新規以來,截至2025年8月,證監會已查處67家退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線索。
比如,今年就有包括億利潔能、退市龍宇、泰禾集團、東旭光電等多家A股公司在退市后被追責。其中,億利潔能、東旭光電均被罰款上億元。
吳清在9月2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聚焦財務造假等投資者深惡痛絕的違法違規問題,既“追首惡”,也“懲幫兇”,系統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綜合懲防體系,堅決破除造假“生態圈”。同時,還用好用足法律所賦予手段,依法從嚴,把“板子”打準打疼。
吳清還強調,下一步證監會將提高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落實主責主業,依法從嚴監管,突出打大、打惡、打重點,把該管的管好,同時堅持嚴而有度、嚴而有效,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資本市場秩序,促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胡歷芳表示,近一年來監管從嚴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為穩定投資人預期起到了關鍵作用,從而能夠更好地為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保駕護航,為資本市場發揮財富效應奠定法治化基礎。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