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一名年過六旬的老人急匆匆地來到工行廣安前鋒支行,提出辦理匯款業務。大堂經理在依規詢問匯款用途時,發現老人回答前言不搭后語,且對追問表現出明顯抵觸情緒。這一反常舉動立刻引起工作人員警惕,迅速上報情況后,為進一步核實信息,引導老人前往遠程柜面辦理處。
在遠程辦理環節,因客戶十分不配合詢問,于是網點副職采取迂回溝通策略,以匯款需先核實收款方信息為由展開問詢,發現老人竟不認識收款方姓名,追問雙方關系時,老人先是稱對方為“兄弟”,隨后又改口為“生意伙伴”,矛盾的說辭讓工作人員的懷疑進一步加深,隨后以收款信息不全會導致匯款失敗為由,建議老人提供更多信息,老人這才不情愿地打開微信。
微信聊天記錄顯示,收款方在轉賬前已提前誘導老人謊稱是雞蛋款應對銀行詢問,還承諾轉賬后可立即兌換高額積分。這一關鍵證據讓工作人員確認老人正遭遇電信詐騙,隨即明確提醒其停止轉賬。但此時老人仍深信不疑,堅持表示自己在做正當生意,并非詐騙。工作人員拿出近期發生的同類案例,結合情況細致分析,經過近半小時的耐心勸導,老人終于意識到自己陷入騙局,主動放棄轉賬。據了解,老人此前已向對方轉賬近千元,此次攔截成功避免了近萬元的損失。
此次事件反映出暴露當下詐騙手段更趨個性化,針對老年客群,詐騙分子精準抓住其信息獲取滯后的弱點,以“小額返利”“積分兌換”等為誘餌先實施洗腦,進而實施詐騙。同時詐騙分子根據銀行問詢流程“量身定制”應對話術,若工作人員不緊盯細節,極易被蒙混過關。廣安前鋒支行工作人員憑借專業的風險識別能力與高度責任心,及時為當事人挽回潛在財產損失,成功守住了客戶的“養老錢”。
下一步,該行將持續聚焦老年客群反詐問題,通過案例宣講、發放宣傳折頁、定點宣傳等多種形式,常態化開展反詐宣傳活動,切實提升老年群體的防騙意識與識騙能力,守護好老年客戶的養老“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