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郭子平)近日,工行福州鼓樓支行“青年驛站”迎來揭牌一周年。該驛站由共青團福建省委與工行福州鼓樓支行聯合打造,一年來始終扎根區域、貼近青年,以溫馨的環境和多元的資源,成為廣大青年的“歇腳地”和“成長港”。該驛站全面融入工行“五化轉型”——智能化風控、現代化布局、數字化動能、多元化結構、生態化基礎,精準發力“五篇大文章”,讓金融服務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現代化布局:拓展服務場景,讓青年服務更“接地氣”
作為工行“現代化布局”的生動實踐,該行“青年驛站”打破傳統銀行網點的物理邊界,將金融服務嵌入青年日常活動的高頻場景。該行驛站充分利用營業大廳空間,整合法治宣傳角、圖書閱覽區、青少年服務平臺等開放資源,讓青年在辦理業務、午間休息之余,可隨時休憩、閱讀和交流。中高考期間,驛站特別設立“愛心助考站”,開辟休息專區,提供飲用水、文具、防暑物資及準考證打印、考點查詢等便民服務,讓金融網點成為陪伴青少年成長的溫馨驛站。這種“金融+服務”的融合模式,既提升了物理空間效能,也讓年輕人真切感受到“工行服務,就在身邊”。
數字化動能:提升服務效率,助力青年“輕松觸達”
依托“數字化動能”,該行“青年驛站”不斷優化服務體驗,更精準對接青年群體需求。年輕人可通過線上小程序預約金融知識講座、職業技能培訓,在手機銀行領取反詐指南、征信知識電子手冊;驛站內的數字互動大屏實時推送金融熱點與創業政策,支持觸控交互,讓知識獲取變得更直觀、有趣。該行驛站還定期舉辦“數字金融體驗周”活動,現場演示AI信貸評估等數字工具,幫助青年在沉浸體驗中提升金融素養。這一“線上預約—線下體驗—數據反饋”閉環模式,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也通過數據分析持續捕捉青年創業融資、防詐教育等需求,為優化服務策略提供支撐,打造了數字金融賦能青年的典范場景。
多元化結構:延伸服務邊界,陪伴青年“全面成長”
圍繞“多元化結構”轉型,該行驛站突破傳統金融服務范疇,構建“金融+公益+成長”三位一體的服務生態。除提供基礎便民服務外,該行驛站還引入企業HR、金融專家等資源,開展簡歷門診、消保沙龍等實用活動;在中秋等傳統節日,組織非遺剪紙、手工糕點制作等文化體驗,增強青年的文化認同與社群歸屬。這些舉措既滿足青年休息、閱讀等日常需求,也回應其求職、創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發展需求,彰顯了工行從傳統業務提供者向“綜合成長伙伴”的轉型,為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服務青年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智能化風控:筑牢安全防線,成為青年“金融衛士”
“青年驛站”將“智能化風控”理念融入日常服務,助力提升青年金融風險防范能力。驛站定期開設智能風控體驗課程,指導青年識別詐騙鏈接,將專業風控知識轉化為實用自保技能。同時創新開展“反詐情景模擬”活動,通過角色扮演還原刷單詐騙、虛假投資等典型場景,提升青年對智能風控工具的實際應用能力。這種“防教結合”的風控普及,在增強青年安全意識的同時,也延伸了工行風控服務的覆蓋層面,為數字金融、普惠金融的穩健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生態化基礎:匯聚多方力量,共建青年“服務共同體”
作為“生態化基礎”建設的重要一環,該行驛站積極聯合團省委、社區、企業及公益組織,構建“政府—金融—社會”多方協同的青年服務新生態。通過展示綠色信貸案例,引導青年關注低碳發展;對接養老機構,幫助年輕人提早規劃養老;攜手科技企業講述融資故事,增強青年對科技金融的直觀認知。此外,該行驛站推出“青年成長伙伴計劃”,邀請企業家、社區工作者擔任志愿導師,提供一對一成長輔導。這一開放協同的模式,使驛站從“工行的驛站”真正成長為“社會的驛站”,在綠色金融、養老金融、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形成服務合力。
一年來,工行福州鼓樓支行“青年驛站”累計服務青年超千人次,已成為本地青年認可、有溫度、有內容的成長平臺。未來,工行福州鼓樓支行將繼續深化“五化轉型”,在“五篇大文章”中拓展服務深度與廣度,以更貼心、更常態化的服務,為青年繪就“休憩有港灣、成長有支撐、未來有方向”的青春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