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交投活躍,兩融余額持續增加,市場迎來一輪穩健上漲。Wind數據顯示,4月8日以來,截至9月22日收盤,上證指數累計上漲23.64%,深證成指累計上漲40.51%,創業板指累計上漲71.97%。
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表示,當前市場在宏觀經濟韌性強、企業盈利向好、全球估值吸引力提升及流動性改善支撐下,中長期向好趨勢已然確立。值得關注的是,市場資金結構顯著優化,兩融余額雖創歷史新高但其健康度遠勝往昔,同時外資回流與國內投資者信心形成正向循環。從中長期看,可聚焦科技創新、出海優勢及優質紅利三大主線。
市場中長期韌性凸顯
“今年4月初為A股市場階段性底部,可能為全年指數低點,回顧來看也是今年難得的買點。今年A股呈現較強韌性,全年來看上行機會大,下行風險小。”李求索在談及今年以來市場表現時表示,A股市場表現強勢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的支撐:
首先,在宏觀環境上,年初以來全球宏觀形勢發生諸多變化,我國經濟在內部結構調整與外部貿易摩擦的雙重挑戰下韌性凸顯,經濟數據表現相對穩健,制造業韌性成為重要貢獻點,AI、創新藥等領域突破令全球重新認識中國的創新能力;其次,在上市公司業績上,今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有望實現3%左右的盈利正增長;再次,從估值角度看,A股市場橫縱向比較仍具備吸引力,經歷較大幅度上漲后,當前上證指數及滬深300指數對應的估值水平在全球主要市場中仍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同時,我國政策持續發力穩定經濟增長預期,投資者情緒不斷升溫,全球貨幣秩序加速重構,中國資產吸引力繼續提升,對A股中長期估值韌性形成重要支撐;最后,在資金上,投資者信心提升帶來增量資金入市、各類投資者保持較高活躍度、股市穩定機制繼續完善、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入市以及海外投資者回流A股市場,有望支撐市場流動性。
從驅動因素來看,李求索認為,全球貨幣秩序重構是A股市場未來上漲的重要驅動力,人民幣資產在此過程中有望受益,中國資產重估仍在延續。從歷史經驗看,市場較快上漲后往往面臨短線調整,但通常不會改變中長期上行趨勢。當前A股估值仍在合理區間,企業盈利有望繼續改善,市場上行趨勢不改。
資金面逐漸改善
從資金面上看,李求索認為,近期市場資金面逐漸改善,股市吸引力提升,投資者入市意愿加強。從6月底開始,A股市場籌碼結構改善,指數突破主要成本曲線,開始具備較好的賺錢效應,與資金流入形成正向循環。從外資動向來看,近期主動型外資初步回流A股市場,一方面是因為A股下半年以來的強勢表現,另一方面在于產業層面,我國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創新藥、新能源等領域結構性亮點頻現。同時,結合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海外基金全球配比情況等來看,當前時點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明顯偏低,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今年6月以來,兩融余額持續增加,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兩融余額已上升至近2.4萬億元。在李求索看來,與2015年相比,本輪兩融規模上升呈現出三點不同:
一是A股市場體量較十年前更大,杠桿類資金占市值比例相對較低。過去十年A股總市值不斷增加,兩融余額占股市流通市值的比例不高。2015年6月18日,A股兩融余額錄得當時的歷史峰值2.27萬億元,但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約4.5%。目前,A股流通市值已增至90萬億元,兩融余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僅約2.4%,剛回到2014年以來歷史均值附近。
二是兩融規模上行節奏更平穩。A股兩融余額從2024年9月的1.4萬億元左右的低位水平,增加到2024年11月的突破1.8萬億元后,開始震蕩抬升,節奏明顯放緩。
三是持倉更加分散且偏好新興產業、成長風格。與2015年新增融資資金明顯相對超配金融、地產行業不同,當前行業分布更分散、集中度更低,更偏向醫藥、電子、計算機、高端制造、軍工等偏成長板塊,同時有色金屬、非銀板塊等受益于產業趨勢及業績彈性,獲融資凈買入也較多。
“對投資者而言,不必過于擔心兩融規模抬升帶來的整體市場波動風險,當前A股已形成大市場環境,估值也處于合理區間,兩融規模適度提升有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和投資者多元化配置。”李求索表示,考慮到杠桿資金的特性,投資者在個股層面需要注意資產價格和公司基本面、行業景氣度的匹配,應合理把握預期回報和風險之間的平衡。
結構性行情仍將持續
今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板塊輪動呈現多樣化特征。李求索表示,6月下旬以來成長板塊為市場上漲過程中表現最強勢的主線,伴隨股價上行,投資者對各成長領域的敘事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當前,成長板塊顯現擴散和輪動特征,從以AI為代表的硬科技領域逐漸擴散至創新藥、高端制造、軍工、新能源等領域,強勢板塊交替演繹,這種特征到今年年底仍有望延續。
他表示,本輪行情的主要驅動力除個人投資者外,機構投資者也積極入市,市場核心主線圍繞業績及產業趨勢展開,多數時間聚焦受益于產業趨勢的AI、創新藥以及政策發力方向。資金面偏好與熱度分布與歷史表現有所不同,預計未來資金或圍繞基本面進行配置,具備中長期比較優勢、產業邏輯相對扎實的行業有望占優。
從中短期維度看,李求索認為,資本市場情緒回暖將提振金融行業業績表現,應關注保險、券商等方向。同時,“反內卷”方向持續受到政策引導,可關注光伏等行業。
從中長期維度看,李求索建議關注三大主線:一是產業邏輯相對扎實的行業,如通信設備、半導體、電子硬件、固態電池、創新藥、國防軍工、機器人等;二是國產化率提升的板塊,如已布局海外產能的白色家電、工程機械和電網設備等;三是紅利板塊,投資者可從優質現金流、波動率及分紅確定性出發,布局電信、銀行等。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劉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