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持續深入以及中長期資金入市進程提速,銀行理財子公司布局指數型理財產品動作頻頻,市場上存續指數型理財產品數量和發行熱度均有所提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指數化投資憑借策略清晰、風格穩定、易于理解的特點,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布局權益市場的一個重要切入口,指數型理財產品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銀行理財子公司頻頻布局
近期,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兩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先后發布新的指數產品及相關的指數型理財產品。
具體而言,招銀理財推出自研大類資產配置指數“招銀理財灣區全球資產優選配置指數”;交銀理財則在已推出的指數矩陣基礎上,聯合中誠信指數服務(青島)有限公司發布“中誠信—交銀理財多元策略大類資產配置指數”。
從招銀理財了解到,公司發布該指數主要目的是通過量化模型,對全球范圍內的股票、債券、商品三大類資產進行量化評估與打分,利用大類資產之間的弱相關性進行風險分散,有機會從資產輪動中獲取跨周期收益。
交銀理財發布的指數則以科學的分散化投資框架為依托,結合經濟環境適配性、市場周期等指標,調整紅利、量化中性、REITs、質量、科技、黃金、均衡等細分策略的比重,力求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目前,招銀理財、交銀理財旗下的多款理財產品均參照相關指數進行資產配置。例如,招銀理財推出的“增泰灣區全球優選日開370天持有2號A”產品以不超5%資產配置“招銀理財灣區全球資產優選配置指數”;交銀理財穩享添福、慧選系列理財產品投資的多資產部分參照“中誠信—交銀理財多元策略大類資產配置指數”進行配置。
據普益標準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5月末,理財公司存續的指數型(名稱帶“指數”和投資策略掛鉤特定指數的理財產品)凈值理財產品數量近600款,較2024年末增長超100款,存續產品數量與發行熱度均有提升。
此外,跟蹤成熟指數也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布局指數型理財產品的可選途徑。例如,今年7月份,興銀理財推出的一款新的股債指數主題理財產品,跟蹤的指數為MSCI紅利指數和中債—國開行債券總財富(3年至5年)指數,權益部分資產依托于MSCI紅利指數構建,權益投資比例中樞為30%。
投資吸引力凸顯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隨著指數化投資配置的作用日益凸顯,指數類產品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普益標準研究員劉思佳表示,從資產配置策略來看,指數型理財產品一般分為兩種:一是采用復制指數投資的非結構性產品,該類產品通過直接配置ETF、指數投資類的資管產品或標的指數成份股來復制指數表現;二是通過配置掛鉤特定指數的期權間接投資指數的結構性產品,該類產品多掛鉤于中證1000等寬基指數、自研的全球配置型指數和特色主題指數,后者為當前指數型理財產品的主流投資方式。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截至9月18日,今年新發行的全部指數型產品中,非結構性指數產品占比為14.34%,結構性指數產品占比為85.66%。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指數化投資配置一是可以繞開深入的個股研究,更多依靠對大類資產、行業輪動的宏觀策略研究進行配置,更契合銀行理財子公司當前現狀;二是響應政策導向與入市要求;三是契合銀行客群的風險偏好,更容易被銀行客戶接受,成為其接觸權益市場的“啟蒙”產品;四是低利率環境下,幫助銀行理財子公司尋求收益增厚。
從收益率來看,指數型理財產品展現出較大投資吸引力。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年內新發指數型理財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6.72%,顯著高于同期全市場理財產品2.8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受訪專家認為,在銀行理財領域指數化投資需求升溫的背景下,對與之配套的、科學有效的業績基準和投資策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平衡好收益彈性與風險控制,增強投資者體驗感,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當前銀行理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整體較低,對風險相對較高的指數型理財產品接受程度相對有限。銀行理財子公司還需加大相關領域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了解指數型產品的特征,做好適當性管理;同時應加大指數類產品研發功力,平衡好收益彈性與風險控制,力爭增強投資者體驗感,提升市場接納度?!眲⑺技驯硎尽?/p>
來源: 證券日報 熊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