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私募因“偏離主業”受罰。
近日,海南證監局披露,綠創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存在未及時報告重大事項以及將私募基金財產用于借貸活動的行為,該私募基金最終收到監管警示函。
這已經是9月以來,海南證監局通報的第二家將私募基金財產用于借貸活動的私募機構,此前海南卓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因為借貸活動,被出具警示函。
業內人士認為,發生上述情形的核心原因在于,相關私募機構人員合規意識淡薄,將私募基金管理人視同為一般企業,為追求經濟利益主動偏離或者放棄主責主業。
私募不買股票從事放貸
海南證監局對私募機構“偏離主業”出重拳。
9月19日,海南證監局官網披露,經查發現綠創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簡稱“綠創基金”)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未及時報告重大事項,未按規定履行信息報送義務。二是,將私募基金財產用于借貸活動。三是,未按規定履行基金備案手續。
根據相關規定,海南證監局決定對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無獨有偶,就在9月9日,海南證監局也披露,經查,發現海南卓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卓戴基金”)將私募基金財產用于借貸活動,違反了《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相關規定,決定對卓戴基金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在7月11日,海南證監局還給另一家私募海南琢之堂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琢之堂基金”)采取責令改正措施,違規原因之一也是存在從事偏離主業的業務。
據悉,琢之堂基金主要違規行為包括兩項,一是從事與私募基金管理相沖突或者無關的業務,二是未定期更新從業人員的有關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基協披露,琢之堂私募基金從事與私募基金管理相沖突或者無關的業務,主要指的是琢之堂2022年、2023年的主要營收為財務顧問收入,為標的項目提供融資服務,資金到位之后按照一定比例獲得收入。
各地嚴打私募“不務正業”
事實上,除了海南證監局對私募從事借貸、“不務正業”出重拳,其他證監局也對私募“偏離主業”相關行為給予打擊。
今年6月,深圳證監局發布《深圳私募基金監管情況通報》,披露轄區內有部分私募機構偏離主責主業,從事與私募基金管理無關業務。如銷售偽金交所產品、提供咨詢服務、居間服務,銷售投資標的公司股權,甚至協助非員工獲取從業資格、在辦公場地開展易經算命等無關業務。
深圳證監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對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規運作的監管檢查力度,嚴肅問責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督導各私募機構聚焦投資主業,完善合規風控機制,不斷提升專業化和規范化運作水平。
今年7月,兩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同時因將基金財產違規投資,被重慶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涉及的違規情況包括明股實債投資、借貸投資、未按合同約定進行投資。
重慶證監局指出,重慶高速公路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將部分在管私募基金進行明股實債投資、借貸投資。而重慶市潼誠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除了有部分在管私募基金進行借貸投資,還存在部分在管私募基金投資標的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情況。
重慶證監局要求兩家私募認真學習并嚴格遵守私募基金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合規意識,提升規范運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密集處罰私募“偏離主業”的海南證監局,也在官網披露已經啟動轄區內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規專題系列培訓,并強化案例警示,梳理私募領域典型違法違規案例,講清行為表現、法規要求、危害后果,引導私募基金管理人時刻繃緊合規發展這根弦,規范公司和員工行為,強化輿情監測和管理,維護行業聲譽。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