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公募基金正成為資金流入的重要方向。Choice數據顯示,9月以來,截至9月19日,共有141只基金產品成立,發行總規模為1182.74億元,已經接近今年6月的1243億元,位居年內月度新發基金規模次高。隨著月內更多新發基金的成立,9月新發基金規模創下年內月度新高,幾乎沒有懸念。
值得注意的是,從新發權益類基金的規模情況看,截至9月19日,月內新發規模接近660億元,已創下年內月度新高。具體來看,月內新發股票型基金規模為441.84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為217.19億元。
在9月成立的基金中,規模最大的是招商均衡優選混合基金。該基金9月2日開始募集,招商基金設置了5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最終認購申請確認比例僅為56.67%,這意味著當日認購資金或高達88億元。該基金于9月4日正式成立,募集規模為49.55億元,是今年以來新發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型基金。
除了主動型基金強勢吸金以外,9月新發權益指數型基金亮點頻現。例如,富國國證機器人產業ETF發行規模為23.44億元,天弘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基金規模為25.22億元,廣發創業板指數增強基金為23.93億元,平安港股通科技精選混合基金為17.38億元,東方紅醫療創新混合基金為19.81億元。
從上述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看,科技板塊和港股市場成為機構重點布局的方向。
從機構對后市的觀點看,華商港股通價值回報混合基金經理余懿表示,從未來兩三年的維度看,以地產、消費為代表的內需板塊將逐步企穩,以半導體為代表的創新產業正開啟產能擴張周期,雙驅共振或將推動市場整體回暖,中國有望涌現出很多出色的芯片和模型公司,這會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
“港股市場匯聚了一批特色板塊和優質企業,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創新藥、創新器械、內房股以及一些業務布局全球的國際化公司,加上港股紅利稅政策有望調整,這會推動港股紅利股板塊的折價修復。”余懿說,港股當前存在系統性折價修復的投資機遇。
AI板塊后市走勢備受機構關注。融通產業趨勢臻選基金經理李進表示,近期人工智能板塊走勢跌宕,但從基本面看,人工智能產業并未出現實質性利空,板塊內核心龍頭企業估值仍處于合理區間。在國內流動性保持充裕、美聯儲啟動降息周期的宏觀背景下,A股成長板塊后市表現依然可期,具備明確產業趨勢和強勁盈利能力的人工智能領域,有望繼續引領市場行情。
從近期ETF的資金申購情況看,呈現行業輪動態勢。科創相關ETF大幅流出,前期滯漲的券商、電池、化工等行業主題ETF強勢吸金。Choice數據顯示,9月1日至19日,國泰證券ETF凈申購額為111億元,華寶券商ETF凈申購額為61億元,廣發電池ETF凈申購額為53億元,鵬華化工ETF凈申購額為48億元,匯添富電池50ETF凈申購額為40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華夏科創50ETF凈贖回額高達119.6億元,易方達科創板50ETF凈贖回額為59.4億元。
(稿件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