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持續高溫天氣給種植養殖業生產帶來嚴峻考驗。近日,室外溫度高于35℃,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紅窯鎮水產養殖戶呂士博焦急地撥通人保財險漣水支公司農險部電話,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斗隨即打響。從接到報險電話到理賠員攜專業設備抵達蟹塘僅用時35分鐘,這場高效的應急響應成為該支公司落實“高溫綠色理賠通道”機制的生動注腳。
面對突發險情,人保財險漣水支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打破常規作業流程,開通“高溫綠色理賠通道”,并運用大量高科技設備賦能高效理賠。只要接到報險電話,理賠團隊就立即冒高溫、頂烈日,攜帶便攜式溶解氧檢測儀、紅外測溫儀等設備直奔現場,同步開啟無人機航拍取證,對水面溫度、溶解氧含量等關鍵數據進行實時采集。
自開通“高溫綠色理賠通道”以來,漣水縣共核定蟹塘受災面積超過6000畝,涉及紅窯、東胡集、五港3個鎮16個水產養殖戶。“我們采用‘線上+線下’雙軌并行模式,以及查勘影像即時回傳系統,損失核定與資料收集同步推進。”該支公司農險分管負責人羅翔介紹。這套被養殖戶稱為“及時雨”的服務機制背后,是科技賦能與制度創新的雙重支撐,通過搭建智慧農險平臺,系統自動采集氣象預警數據,提前向重點區域推送防災提示;組建理賠突擊隊實行24小時待命制,配備移動終端實現現場快速錄入;開通“高溫綠色理賠通道”,簡化理賠手續,快速高效精準定損,最大限度地幫助受災種植戶和養殖戶減少損失,盡快恢復生產生活。
據悉,目前該模式已在淮安地區全面推廣,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強化科技應用,有效縮短理賠周期,提高受災種植戶和養殖戶的滿意度。在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這種服務理念,正為現代種植養殖業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祖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