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9月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港股通年初至今獲得了超過1萬億港元的資金凈流入,已超過2024年全年數據,有望創年度歷史新高。
而隨著ETF納入互聯互通,亦帶動南向交易ETF成交額創下新高。中信證券研究所指出,港股今年上半年筑底企穩,業績實現正增長,基本面預期向好的板塊或繼續享有市場關注。
南下資金凈流入將創歷史新高
恒生指數稱,自2014年11月股票互聯互通啟動以來,內地投資者已成為香港股票市場中的新勢力。港交所數據顯示,2025年前8個月,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單邊)為608億港元,相當于市場整體24.5%。截至9月12日,今年港股通資金凈流入達到10729億港元,比2024年全年還高33%,有望創下年度新高。
截至2025年8月,香港股票市場已經錄得連續26個月的資金凈流入。8月單月凈流入達1122億港元,居有記錄以來第九。實際上,2025年有6個月份躋身單月凈流入前十,7個交易日位處單日凈流入前十。其中,2025年8月15日的359億港元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從內地投資者持倉來看,截至2025年9月12日,金融業仍為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數的最大行業,比重為32%,資訊科技業及非必需性消費緊隨其后,占比分別為20%及16%。年內醫療保健業升幅最大,由3%上升至7%,非必需性消費及資訊科技業的權重分別錄得3個及2個百分點的升幅。
在資金持續流入、港股ETF交易擴容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南向交易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38億港元,亦刷新歷來半年度新高。截至9月12日,港股通合資格ETF的數目由啟動時的5只,上升至目前的17只,其中,追蹤科指的ETF數目達到5只,成為最受關注的指數。
港股筑底企穩,AI仍是主線
中信證券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港股2025上半年業績筑底企穩,實現正增長,而凈利潤率及ROE維持階段高位,經營效率穩健。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按照最新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統計,港股2025上半年業績增速雖環比放緩,但仍維持正增長,營收與盈利增速分別錄得1.9%與4.6%。
分行業來看,科技、醫藥與原材料高景氣,支撐港股上半年業績,非銀行業與部分消費行業業績也向好;但能源、公用事業、地產產業鏈與多數消費行業的業績壓力仍存。結合財報披露前后的業績預期,港股業績展望向好。
據中信證券測算,2025下半年港股的業績增速將迎來拐點,預計原材料、醫療保健與科技板塊繼續維持高景氣的同時預期上修,部分上半年景氣度低迷的板塊如能源、必選消費等,也將在下半年迎來業績反轉。“在流動性驅動至今的港股牛市,基本面預期向好的板塊或繼續享有市場關注?!敝行抛C券海外策略團隊表示。
上周港股市場漲跌不一,主要指數中恒生指數上漲3.82%、恒生科技上漲5.31%,AH溢價大幅收窄至119。大類行業漲多跌少,原材料、資訊科技板塊領漲,醫療保健與能源業小幅下跌。招商證券策略團隊指出,AI仍然是港股市場主線,港股互聯網仍然有望成為最為受益方向。有色金屬則受益于降息帶來的流動性寬松和通脹預期提升的雙重利好。
從基本面看,AI云業務保持高增速。二季度國內云廠商AI需求旺盛驅動收入加速增長,POE(中國民營企業)云服務收入增長4年來首次超過國有電信公司。自研芯片成為近期AI大廠新的催化,并且近期市場逐漸呈現“重模型、輕應用”的特征。從海外視角來看,博通、甲骨文財報驗證了AI持續高景氣,海外映射仍然存在。
(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