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之濱,共襄盛舉。2025“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近日在云南昆明舉行,來自87個國家以及國際和地區組織、165家媒體和機構的200余位外方代表與會。
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共擔媒體責任 推動文明互鑒”主題,深度交流、共話合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推動文明互鑒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本次論壇恰逢其時。”加納廣播公司總經理阿明·阿爾哈桑表示,“我們希望講述承載希望與理想的故事,講述燈塔般指引方向的故事,共同推動發展。”
《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里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表示:“對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各國而言,同中國開展文化和旅游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不僅山水相連,更因千年絲路結緣。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已成為鞏固友誼、增進信任、促進相互尊重的窗口。”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埃及國家電視臺二臺臺長迪娜·賈米勒坦言,“文化是全球共通的語言,能夠跨越分歧、增進理解。絲綢之路不僅是貿易之路,更是一條文明之路。今天,我們在此共話發展,正是要傳承絲綢之路蘊藏的開放與合作精神。”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只有推動文明互學互鑒,才能迸發活力,促進人類共同發展。
暢通民心之路
一條鋼鐵“絲路”,一段千年繡韻,正以其獨特的方式講述著中國與周邊國家民心相通、夢想相連的生動故事。
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北起云南昆明、南至老撾萬象,用鋼軌鋪就了發展共贏的國際通道。老撾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瑯勃拉邦維保管理中心工務部管理人員陳思說:“老中鐵路給我們國家交通帶來了巨大變化,首都萬象到古都瑯勃拉邦的車程,從10多個小時縮短至兩個小時,我的同事有的成為獨立汽車火車司機,有的成為像我這樣的負責人,我們都愿為這條友誼路、發展路、幸福路貢獻更多力量。”
陳思的故事,恰好印證了泰國民眾聯絡廳廳長素拉塔·拉卡賽穆在會上的觀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描繪的互聯互通宏大愿景,不僅體現在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上,更體現在貿易、文化與民心相通上。”
謝里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談道:“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到訪哈薩克斯坦,領略我們的自然瑰寶、獨特文化和人民的熱忱好客。同時,也有更多的哈薩克斯坦民眾來到中國,包括云南省,探索中華大地的美麗。”
人文交流互鑒,賦予民心相知相通更為豐富的表達。論壇上,一件件做工精美的彝繡作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魯氏彝繡第八代傳人金瑞瑞稱:“楚雄彝族的鄉村T臺秀已經走了1000多年,如今彝繡已有上千種經典紋樣,涵蓋花鳥魚蟲、天地萬物,為全球設計師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董事長兼總編輯費薩爾·馬利克認為,教育合作正成為促進民心相通的核心力量,“中國高校為巴基斯坦學子提供了豐厚的獎學金,這些歸國人才不僅是國家建設的生力軍,更是傳遞中巴鐵桿友誼的使者”。
共擔媒體責任
在當今全球化視野下,深化合作已成為應對共同挑戰、謀求發展的重要路徑。白俄羅斯《星報》社長兼總編輯奧莉加·阿努夫里耶娃認為:“在當前虛假新聞充斥的時代,我們更需攜手共建媒體發展空間。正如中國古語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次論壇正是朝著我們這一共同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深化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媒體是展示發展成果的窗口,也是促進務實合作的紐帶。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認為,媒體既是忠實的觀察者與記錄者,更是區域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通過客觀報道,聚焦合作故事,傳播理性聲音。
在柬埔寨新聞部顧問喬·占達拉看來,當前背景下,作為民心相通連心橋的媒體愈發重要。“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媒體肩負著無可替代的特殊使命,要塑造增進團結而非制造分裂的敘事。媒體是反擊虛假信息的故事講述者,也是建立公眾信任的務實行動者。”喬·占達拉說。
“媒體共同的責任不僅在于傳遞真相,更在于保護人類認知免受誤導,并為跨文化交流提供高尚的典范。”巴林《海灣消息報》總經理阿卜杜勒馬吉德·哈吉確信,只要秉持善意,媒體的聲音將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并在這個分歧叢生的時代,更有能力凝聚人心與智慧。
來源:光明日報 徐鑫雨 顧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