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當關中平原的晨曦灑向古老的周原遺址,一座曾以“扶助京師、以行風化”得名的縣城,正以五年的砥礪奮進,寫下屬于自己的時代答卷。在9月18日召開的寶雞市“十四五”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扶風專場上,扶風縣全面展示了這一時期的發展成果。“十四五”以來,面對宏觀環境的復雜變化和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扶風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扎實推進“三縣五區”建設,推動縣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多項關鍵指標位居省、市前列,探索出一條具有扶風特色的全面發展之路。
工業強縣步伐穩,產業結構優化見實效
16.1∶33.7∶50.2——三次產業結構曲線在四年間劃出漂亮弧線,第三產業占比提高16.3個百分點,標志著扶風歷史性邁入“服務業主導”階段。但更令人振奮的是工業內部的“換核”故事:汽車零部件產業2024年產值同比增長109%,新材料、醫藥制造、食品加工、家居包裝“五大”集群規上企業達51戶,總產值從68.3億元躍升至77.85億元;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揭牌,終結了“農業大縣”無省級開發區的歷史。445個重點項目、540.5億元投資、345個項目建成投用,讓“項目為王”不止于口號,而成為年均9.3%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最硬核的注腳。
農業現代化提速,鄉村振興底色亮
糧食面積穩定在68.1萬畝、產量26.8萬噸,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3.2萬畝、高標準農田18.59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5%、良種覆蓋率98%——這組數據背后,是扶風對“國之大者”的寸土不讓。全省首家“噸糧鎮”午井鎮通過驗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糧食)建成投用,老果園換優1.5萬畝、蔬菜年產量6.8萬噸、生豬存欄18萬頭,讓“糧袋子”與“菜籃子”同頻共振。530場實用技術培訓、846名高素質農民、870名致富帶頭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也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5266元抬升到18958元,年均增長8.2%,高于城鎮居民2.5個百分點,成為陜西農民增收現象級案例。
文旅融合深入推進,消費市場活力增強
11.78億元砸向11個文旅項目,“一口香”臊子面化身美食文化地標,“一碗面+千年文化”沉浸式線路讓游客在味蕾與歷史間穿梭。“十四五”期間累計旅游綜合收入429.18億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65戶;2025年1—8月限上社零增速11.7%,居全市前列。周原遺址納入國家“十四五”保護利用規劃,法門寺博物館晉級國家一級館,縣圖書館晉位國家二級館,電商直播中心入選全國縣域電商典型案例,年均電商交易額增長30%以上。當“文化+百業”“百業+文旅”深度耦合,扶風用事實證明:歷史資源也能長出年輕態、流量款與國際范。
民生保障全面提升 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在教育領域,累計整合撤并鄉村小規模學校29所,新建改建公辦園11所,增加學位1810個。中高考成績實現“五連升”,職業教育本科上線實現零突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100%,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校達標率81.39%。在醫療方面,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提升項目扎實推進,“心電醫共體”和遠程會診平臺年服務超1.84萬人次。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從2020年6.4張提升至2024年6.7張,預計2025年達7.0張。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五年提升至29%,健康扶風經驗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城鄉環境明顯改善 基層治理效能提升
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農村廁所普及率85%,生活垃圾處置率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46.55%。建成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5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鎮村2個。城鄉公交一體化實現行政村通公路、通客車率100%。創新構建“一網兩翼三平臺”社會治理體系,“八五”普法有序開展,平安建設“九率一度”位居省市前列。
五年砥礪奮進,五年春華秋實。扶風縣以實干為筆、以奮斗為墨,在關中平原繪就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展望“十五五”,扶風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產業升級、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和民生改善協同并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扶風新篇章,為全省乃至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扶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