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又將迎來一個新里程碑——第一只突破千億元的非寬基ETF即將出現。
根據交易所和Wind數據,截至9月18日,富國基金旗下的港股通互聯網ETF最新規模達到932.64億元,逼近千億大關,最新份額889.16億份,是全市場規模最大的跨境ETF。7月17日以來,該基金已連續47個交易日獲得凈流入,最新規模從2025年年初的215億元增長了717億元。
一般來說,寬基ETF由于底層資產覆蓋全市場、多行業,能滿足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資目標的投資者,資金吸納能力遠強于聚焦單一行業或主題的ETF。不過縱觀全市場上千只ETF,可以發現也有不少規模超過百億元的非寬基ETF。
ETF行業新里程碑:第一只千億級非寬基ETF要出現了
截至9月18日,富國基金旗下的港股通互聯網ETF規模達到932.64億元,即將成為全行業第一只千億級別的非寬基ETF。
港股通互聯網ETF跟蹤的是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后者聚焦互聯網核心賽道,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30家涉及互聯網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內互聯網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30只成分股主要包含超級平臺龍頭+細分賽道領軍者。第一大權重股是阿里巴巴,占比16.65%;其次是騰訊和小米,分別占比15.29%和12.26%。
今年以來,隨著港股科技股的強勢表現,港股通互聯網ETF漲幅超過50%。該產品2月大幅上漲21.82%,6月以來更是連續上漲,表現亮眼。
隨之而來的是規模的快速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港股通互聯網ETF的規模為221.90億元,到了今年年中已經實現了翻倍,達到479.18億元。而到了9月18日,這一數值已經達到了932.64億元。與2025年年初相比,該基金規模增長了717億元,增速驚人。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在買?
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年中,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的持有人戶數為38460戶,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10.72%。其中,機構投資者持有總份額占比為96.57%,個人投資者占比3.43%,也從側面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該產品的偏好。
從前十大持有人的情況來看,除了該ETF的聯接基金,大資金仍然占主要地位,險資、央企都位列其中。
目前,ETF“千億俱樂部”中已經有7只產品,其中規模最大的4只都是跟蹤滬深300指數的旗艦寬基產品,另外3只也都是跟蹤上證50指數、中證500指數、創業板指等傳統寬基指數的產品。規模最大的是華泰柏瑞旗下的滬深300ETF,最新規模達到4141.39億元。
如果港股通互聯網ETF規模突破1000億元大關,這個陣營將首次出現非寬基ETF的身影,也是為非寬基ETF規模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發展開了個好頭。
這些非寬基ETF,也是百億級基金
事實上,除了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另一只跟蹤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ETF——華寶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也在近期新晉百億級基金行列。截至9月18日,該基金最新規模為114.66億元。
除此之外,縱觀全市場ETF產品,可以發現有不少百億級產品也是非寬基ETF(不含貨幣ETF和債券ETF,下同)。舉個例子,在港股通互聯網ETF之后,規模排在第二的非寬基ETF為華安基金旗下的黃金ETF產品。該基金近幾年來規模也快速增長,從不足百億元到去年年中突破200億元,今年一季度末超過400億元,最新規模已經突破600億元大關。
值得一提的是,黃金ETF的機構投資者占比近幾年整體處于下降趨勢,最新持有占比為64.70%;相比之下,個人投資者的占比則在持續提升,已經由2022年底的不足20%增加至最新的35.30%。而這只產品的前十大持有人除了央企之外,券商、信托、私募、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都在其中,類型更加豐富。
而國泰基金旗下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的證券ETF,最新規模也超過了500億元,達到535.27億元。該指數近六成倉位集中于十大龍頭券商,另外四成倉位兼顧中小券商的業績高彈性。
今年以來,上市券商作為“牛市旗手”表現強勢,熱度引領A股,港股券商表現也十分亮眼。因此,相關產品也獲得了大量資金的凈流入。除了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寶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的最新規模達到348.86億元,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達到333.18億元。
除此之外,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最新規模426.14億元,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等多只產品的規模也在300億元以上,并且今年以來都實現了比較明顯的增長。另外,還有超過30只非寬基ETF的規模在100億元~200億元,也就是說全市場規模達到百億元的非寬基ETF共有近50只,名單我們會附在最后。
有公募人士分析,當一個賽道處于長期上升周期時,投資者無需分散配置,更傾向于通過一些聚焦行業或主題的非寬基ETF來進行“精準押注”,這個時候非寬基ETF就容易成為資金扎堆布局的核心方向,比如今年大火的科技與半導體賽道、新能源與碳中和賽道等都是這個邏輯。另外,還有一些非寬基ETF因為具備市場稀缺性或強工具屬性,成為資金的必配標的,因此也推高了其規模。比如,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跟蹤的是港股市場的互聯網科技龍頭,相關產品自然成為了投資者布局港股科技的核心工具,因此規模也水漲船高。
附:規模突破百億元的非寬基ETF名單
(稿件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