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保險預定利率多輪下調至1.5%的歷史低位,險資正加速優(yōu)化資產配置以尋求長期穩(wěn)定收益,而股權投資越發(fā)成為其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一級市場中具備相對靈活的退出機制與良好流動性的S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憑借與險資特性的高度適配,逐漸成為險資布局的新亮點。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上半年中國母基金全景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S基金投資規(guī)模達335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的171億元同比激增95.9%,市場熱度可見一斑。
在深圳私募基金業(yè)協(xié)會S基金專委會日前舉辦的專題活動上,多位險資代表詳解了布局S基金的考量、篩選邏輯及當前挑戰(zhàn)與建議。
險資緣何青睞S基金?久期、收益與安全性三重契合
去年以來,險資在S基金領域的布局動作頻頻。2024年12月,中保投資攜手新華保險、中匯人壽設立的智集芯基金,出資逾20億元受讓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份額;同月,國壽資產發(fā)起設立規(guī)模50億元“中國人壽—北京科創(chuàng)股權投資計劃”,以S份額投資全國首只聚焦硬科技的政府投資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
為何S基金會成為險資“新寵”?國任財險有關負責人給出了清晰答案。從核心適配性來看,首先是久期高度匹配,保險資金長期負債的特性與S基金長期限資產天然契合,能有效緩解險資長期面臨的期限錯配風險;其次是收益跨周期穩(wěn)定,通過持有非流動資產穿越經濟周期,S基金可為險資帶來穩(wěn)定且可持續(xù)的長期回報;最后是優(yōu)化資產配置,作為另類資產配置的新路徑,S基金能提升險資投資組合的多元化程度與抗波動能力。
而S基金自身的特點,更進一步貼合險資的風險偏好與監(jiān)管要求。國任財險有關負責人指出,S基金投資于已有明確底層資產的基金份額,可規(guī)避傳統(tǒng)PE基金初期資產不透明的“盲池風險” ,顯著提升配置安全性;同時,底層項目信息相對完整,便于險資開展盡職調查與評估,既能增強投資決策依據,也能滿足監(jiān)管與內控對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此外,存續(xù)基金多已進入退出階段,回款節(jié)奏清晰,有助于險資精準匹配負債端需求,獲取穩(wěn)定的當期收益。
太平資產方面則表示,S份額能平抑股權投資的高風險性,更契合保險資金訴求,且通過逆向選擇可實現跨周期優(yōu)化;尤其現階段市場供需失衡,布局S基金具備歷史性先發(fā)優(yōu)勢,既能鎖定優(yōu)質項目,又能掌握議價主動權,有望獲取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
險資篩選S基金有章法:聚焦資產質量,嚴審GP能力
在S基金布局過程中,險資如何篩選優(yōu)質標的與合作機構?險資機構圍繞“資產質量”與“GP能力”分享了篩選邏輯。
國壽投資方面表示,在篩選S基金合作伙伴時,形成了三個維度的評估體系:在管理人評估上,不同于盲投母基金的泛化考量,其更著重考察管理人的實際運營能力,具體包括退出能力(如項目IPO達成率、轉讓或回購退出的落地率等關鍵指標)與投后管理能力,以此優(yōu)先選擇綜合實力強勁的GP;在標的基金評估上,會根據不同交易類型實施差異化關注策略,側重基金的安全性與流動性,對不同收益特點的基金設定不同評估重點。在底層資產評估上,則以優(yōu)質、高成長性資產為核心搜索方向,優(yōu)先篩選那些符合產業(yè)發(fā)展趨勢、具備長期價值潛力的底層資產。
國任財險則進一步細化了篩選標準,強調“項目質量優(yōu)先”。其核心評估指標聚焦資產成長性、現金流穩(wěn)定性與退出潛力,尤其偏好有明確上市或并購路徑的項目,且優(yōu)先選擇行業(yè)內已形成一定收入和利潤的標的,規(guī)避早期高風險資產。
針對GP篩選,國任財險一是看歷史業(yè)績,重點分析過往基金的IRR(內部收益率)、DPI(投入資本分紅率)等核心指標;二是看管理能力,關注投后管理效率與項目退出成功率;三是看團隊穩(wěn)定性,考察核心團隊從業(yè)年限與合作時長,最終篩選能與保險資金長期合作的穩(wěn)健機構。此外,國任財險還特別關注估值合理性,會參考項目IRR、DPI、PPI(投入資本回報倍數)等數據來評估估值是否匹配資產質量。
險資布局S基金仍遇挑戰(zhàn),多維度建議助力市場完善
盡管S基金與險資適配性高,但在實際布局過程中,險資仍面臨不少挑戰(zhàn)。從國壽投資的實踐來看,首要挑戰(zhàn)是定價估值難。S基金交易的底層資產多為私募股權基金份額或資產包組合,項目數量多、行業(yè)跨度大,不同項目在發(fā)展階段、行業(yè)前景、財務狀況上差異顯著,大幅增加估值難度;同時,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買方獲取底層數據困難,短時間內準確判斷資產價值的技術門檻較高。
其次是盡職調查難。S基金底層項目眾多,險資需對項目合規(guī)性、財務狀況、經營風險進行全面調查,但部分底層項目存在信息不透明、配合度低的問題,增加盡調難度與不確定性;涉及特殊行業(yè)或敏感領域的項目,還可能面臨盡調受限,影響評估準確性。
此外,多層架構操作復雜與風險因子計量難也不容忽視。雖然《私募投資基金監(jiān)督管理條例》規(guī)定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可豁免一層嵌套,但“符合條件”的具體標準尚未明確,實踐中操作存在挑戰(zhàn);而S基金底層項目分散、交易模式多樣導致投資架構差異大,也增加了風險計量的復雜性。
國任財險則補充了估值主觀性與退出機制的問題。其指出,S基金底層資產涵蓋上市公司與非上市股權,估值依賴折現率、退出倍數等主觀假設,交易價格難達成共識;同時,退出機制仍不完善,IPO審核周期長、市場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可能導致項目退出受阻。
針對上述挑戰(zhàn),險資機構從政策、考核機制、市場建設等維度提出建議。國壽投資重點呼吁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其指出,2025年財政部發(fā)布的《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wěn)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yè)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已從頂層設計上將考核周期與險資長期負債匹配性對齊,為權益類資產配置提供寬松環(huán)境。而S基金本質仍屬中長期權益投資工具,底層資產價值實現與退出需較長時間,短期業(yè)績難以反映真實投資價值,因此建議對S基金建立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引導投資決策更注重長期回報,匹配其長期投資特性。
國任財險方面則建議,保持政策連續(xù)性與完善交易市場。一方面,希望相關政策保持穩(wěn)定,為險資投資S基金提供明確預期;另一方面,呼吁建立完善的股權份額交易市場,推動S基金市場向更規(guī)范、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對于S基金未來的發(fā)展,中保投資方面指出了三方面趨勢:一是結構化交易占比將逐步增加,其中偏債性結構可以追求高確定性,偏股性結構則能適配高潛力資產的收益預期以追求高成長性;二是主動管理型交易將加速崛起,目前份額轉讓雖為主要模式,但難以滿足多利益方訴求且無法推動底層項目退出,未來具備定價能力與項目篩選能力的買方會采取更主動的策略;三是并購退出將成為重要選擇,海外S基金市場中并購型交易占比達69%,是主要退出方式,而國內VC/PE基金長期依賴IPO退出,未來需向并購退出轉變,這就要求GP具備并購交易經驗、潛在并購方資源以及說服被投企業(yè)接受并購的能力,同時還需協(xié)助并購方完成融資。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