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的長篇小說《貨幣密戰》以其獨特的選題、精湛的敘事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窺探歷史暗戰中金融博弈的窗口,不僅提供了驚心動魄的閱讀體驗,更引發了我們對歷史、人性乃至當下現實的深刻思考。縱觀這部小說,有如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研討:
一、題材拓荒:填補空白的金融諜戰史詩
縱觀文學史,諜戰、反特題材小說從來不乏經典之作,它們多以槍林彈雨、密碼情報、臥底潛伏為核心元素,構建緊張刺激的敘事空間。然而,《貨幣密戰》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敏銳地捕捉并深入挖掘了一個長期被文學敘事所相對忽視,卻又在現實中至關重要的領域——金融斗爭。小說將鏡頭對準了抗戰時期,圍繞陜甘寧邊區的貨幣發行與金融保衛戰展開。紅色金融是確保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力,但這段歷史及其背后的艱險過程,卻較少以文學的形式被大眾所熟知。
本書作者楊軍憑借其長期積累的金融行業工作經驗,為這一題材的書寫提供了堅實的專業基礎和獨特的觀察視角。他并非簡單地將金融作為故事背景,而是將其提升為核心沖突的焦點。小說細致描繪了邊區如何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建立和健全了獨立自主的貨幣發行制度,又是如何與日偽的金融破壞(如大批偽造根據地貨幣)與國民黨的經濟封鎖與貨幣攻勢展開錯綜復雜的對敵貨幣斗爭。這種對“貨幣戰爭”話題的深度思考與文學呈現,有效地填補了延安時期紅色金融題材的空白,實現了題材上的重要突破,使得《貨幣密戰》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金融諜戰史詩。
二、 敘事創新:影視化手法與文學張力的融合
《貨幣密戰》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強烈的畫面感和電影質感。作者楊軍因其“兩棲”創作經驗(小說與影視編劇),將影視敘事技巧嫻熟地運用于小說創作中。開篇引入沈東方走出火車站的場景,堪稱典范:通過快速切換的鏡頭(陰云天空、可疑煙販、心不在焉的食客、穿梭報童、爭搶生意的黃包車夫)、細節捕捉(扣扣子、壓帽檐、看編號)和交叉蒙太奇式的拼接,瞬間營造出緊張懸念的氛圍,同時高效地交代了環境、人物身份(經驗豐富的特工)及其處境,并在敘述視角上呈現出由上到下、自遠及近的鏡頭、景別過渡之美。
這種布景式的手法和鏡頭式的語言,極大地加快了故事的發展速度,形成了強節奏、強情節、高反轉的敘事風格,使得故事密度加大,可讀性增強。它摒棄了傳統小說中可能略顯冗長的靜態描寫和前序鋪墊,代之以動態的、視覺化的場景構建,更加符合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于一部制作精良的諜戰大片之中,不僅能感受到特工的魅力、暗戰的刺激、隱蔽戰線的風云變幻,更能享受到一種沉浸式的、充滿張力的閱讀體驗。這種敘事策略的成功運用,是現代小說敘述的一種新體現,因此我們可以說,《貨幣密戰》為此后類型文學創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參考。
三、 史實根基:虛構與真實交織的厚重質感
盡管是一部小說,《貨幣密戰》卻蘊含著令人肅然起敬的紀實色彩。作者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謹,他“曾參考了上百部資料,采訪了全國50多位專家”,并且作品涉及的紅色金融史素材經過了相關部門的審讀。小說中出現的“光華代價券、邊區銀行、貨幣交換所、有獎儲蓄”,以及日寇偽造貨幣企圖“以戰養戰”的陰謀等,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元素。甚至延安革命紀念館中那臺被稱為“紅色金融的記憶”的印鈔機,也成為了小說情節與歷史真實之間的有力連接點。
這種對歷史真實的尊重和深入挖掘,使得《貨幣密戰》區別于那些較為架空、缺乏歷史根基的諜戰小說,賦予了作品厚重的質感與真實的氣息。虛構的人物和情節被巧妙地編織進真實的歷史事件和金融斗爭之中,產生了奇妙的閱讀感受:讀者既為故事的曲折離奇所吸引,又為背后那段真實存在的、先輩們曾浴血奮戰的金融歷史而震撼。這種真實性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得主旋律的傳達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建立在堅實史實基礎上的自然流露。
四、 人文內核:人性光輝與主旋律的平衡表達
《貨幣密戰》的成功,不僅在于其題材和敘事,更在于其對人物的塑造和人性深度的挖掘。小說塑造了以沈東方、陳詩雨、白亮、劉小婉為代表的一批有血有肉、生動立體的共產黨人形象。他們并非符號化的英雄,而是有著智慧、勇氣,也有情感糾葛、內心掙扎的個體。他們在諜影重重的生死較量中舍生取義,前赴后繼,依靠聰明才智和團隊的精誠團結,最終贏得金融戰場上的勝利。
作品沒有回避斗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復雜,嚴刑逼供、腐化墮落、變節叛敵等情節使得故事更加真實、豐滿,充滿了疑云密布、撲朔迷離的戲劇張力。同時,小說還融入了濃郁的民俗風情,從上海弄堂到陜北信天游、扭秧歌,再到北平駝隊,這些生活化、地域文化濃厚的描繪,不僅調節了敘事節奏,增添了閱讀趣味,更生動地展現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土壤,賦予了作品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兩者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既避免了為了吸引眼球而流于低俗,也避免了為了宣傳而成為枯燥的“政治教科書”。他將主旋律融入通俗文化形式之中,實現了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統一。這使得《貨幣密戰》的弘揚主旋律是潛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是通過精彩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自然展現出來的,是現實主義思想的新表達。
綜上所述,《貨幣密戰》的獨特價值和重大意義體現在多個層面:
在文學題材的開拓性價值層面,它成功地將金融斗爭這一專業且重要的歷史維度引入大眾文學視野,拓寬了革命歷史題材和諜戰類型小說的創作邊界,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在敘事藝術的融合性探索層面,它有效地融合了文學敘事與影視化手法,創造了快節奏、高密度、強畫面感的閱讀體驗,為當代小說的表現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歷史真實的文學性再現層面,它通過嚴謹的創作態度,將虛構敘事建立在扎實史實基礎上,增強了作品的厚重感和說服力,為歷史題材創作如何處理好真實與虛構的關系提供了范例。
在主旋律表達的創新性實踐層面, 它成功探索了主旋律題材與大眾通俗閱讀結合的新路徑,實現了思想啟迪、藝術審美和閱讀快感的有機結合,避免了說教味,增強了感染力。
在觀照現實的啟示性意義層面,正如本書序言所指出的,“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金融安全、經濟斗爭依然是關乎國運的重要議題。《貨幣密戰》雖寫歷史,但其揭示的金融戰線的殘酷性與重要性,對于當下讀者理解歷史的復雜性、認識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它提示我們,諜戰小說的未來創作,或可更多關注“經濟斗爭、商業間諜”等與現實關聯更緊密的“新問題”。
總而言之,楊軍的《貨幣密戰》不僅僅是一部優秀的諜戰小說,更是一部融合了歷史洞察、金融專業、敘事創新和人文思考的誠意之作。它以其冷靜的、睿智的、深邃的思想,追尋文字的不朽,充滿真實的張力。它讓我們看到,在歷史的洪流中,那些握緊錢袋子、守護經濟命脈的無名英雄們,同樣上演著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這部作品,無疑為當代文學創作,尤其是革命歷史題材和類型小說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其價值和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發彰顯。
(作者:許曉光,陜西人民出版社編審,第一編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