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卡迪西亞省阿爾·圖拉女子學校教學樓。薛丹攝
伊拉克卡爾巴拉省阿爾穆塔·阿里卡特國際學校學生在美術室上課。薛丹攝
伊拉克卡迪西亞省阿爾·圖拉女子學校學生在上生物課。管克江攝
伊拉克卡爾巴拉省阿爾穆塔·阿里卡特國際學校學生參加課間活動。伊納斯·易卜拉欣攝
中國電建工作人員向伊拉克濟加爾省法拉赫學校學生分發學習用品。伊納斯·易卜拉欣攝
伊拉克濟加爾省法拉赫學校學生。薛丹攝
中國企業在伊拉克濟加爾省承建的納西里耶第二高級中學外景。管克江攝
迎著初升的朝陽,在伊拉克卡爾巴拉省首府卡爾巴拉市的街巷中一路穿行,來到阿爾穆塔·阿里卡特國際學校。學生們盛裝相迎,臉上洋溢著快樂。“歡迎來到這所美麗的學校!”三年級學生阿薩爾走上前,用英語問好。
這所中國企業承建的新學校,是伊拉克1000所示范學校之一。1000所示范學校項目已惠及50多萬伊拉克中小學生,是該國重大民生工程,是中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項目。中國電建承建了其中分布在伊拉克10個省份的679所示范學校。這些示范學校設計現代、功能完備、環境優良,被伊拉克民眾親切地稱為“中國學校”。
“我很開心能在這樣的學校上學”
“這是一所公立國際學制學校,有200多名師生,是這一帶設施最好的學校!”阿爾穆塔·阿里卡特國際學校校長拉巴布·麥亞爾驕傲地介紹,每當看到學生們放學了還不肯走,希望在學校里多留一會兒,她就倍感欣慰。
教室窗明幾凈,學生們讀書聲瑯瑯,教師哈爾拉·穆西迪正在給四年級學生上英語課。哈爾拉表示,搬到新校址后,原先想轉走的優秀學生都留了下來,大家學習勁頭更足,成績提高了不少。“我很開心能在這樣的學校上學,我愛我的學校。”11歲的海德爾高興地說。她的同學蘇凱娜表示,等她長大了,也要在這所學校當老師。
卡爾巴拉省共有44所示范學校。“以前孩子們連玩耍的操場都沒有,示范學校功能齊全、設計美觀。”教師布斯拉·胡德爾曾在一所老舊學校任教,由于教學設施嚴重不足,學生只能一天分三個班次輪流上課。示范學校不僅為學生正常上課提供了保障,還為激發學生興趣配備了多個功能性教室。
美術室里,學生們認真作畫,描繪對未來的期待;機房中,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計算機、瀏覽互聯網;圖書室內,彩繪讀本受到歡迎……四年級學生穆罕默德拿起自己制作的玩偶說:“圖書室也是我們的手工教室。這個是阿里,這個叫哈桑,他們是一對好朋友。”
伊拉克內閣秘書處駐卡爾巴拉省示范學校項目部負責人艾哈邁德·阿里表示,示范學校項目在伊拉克是首創,配有實驗室、圖書館、網絡設施及多功能體育場等,融合現代化設計與可持續理念。“從一片空白到拔地而起,中國建設者展現出的責任擔當和過硬本領令人敬佩。”阿里表示,“我們建設了新一代的教學設施,也在打造伊拉克下一代的美好未來。”
下課鈴聲響起,一天的課程結束了。學生們背上書包,嬉鬧著離開教室。金色的陽光下,校園內回蕩著歡樂的笑聲。
“將來去中國讀書,看更廣闊的世界”
從卡爾巴拉市向南驅車行駛約2小時,跨越靜靜流淌的幼發拉底河,就到達位于卡迪西亞省首府迪瓦尼耶市的阿爾·圖拉女子學校。
阿爾·圖拉女子學校是當地首批通過竣工驗收并移交的示范學校之一。學校教學樓為楔形文字造型,橙白相間的外墻格外醒目。校長瑪亞達·卡迪姆說,學校建筑設計契合兩河流域的文化特征,能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她的外孫女就在這所學校上一年級,“上學第一天,我就告訴她要愛惜學校設施,因為這所‘中國學校’要用20年甚至50年。”
示范學校項目工程師阿瑪爾·塔赫爾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作為家長,我深知良好的學習條件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每當看到在伊拉克還有很多孩子不得不在簡易板房內上課,讓‘中國學校’早日投用的動力就更足。”阿瑪爾說,示范學校項目涉及眾多部門,但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把示范學校建成伊拉克學校的樣板,緩解學生上課難題”。
“你們覺得這一目標實現了嗎?”聽到這個問題,阿瑪爾露出微笑。他說,老師和學生最有發言權,“從她們的一張張笑臉上,你不難得出答案。”
10歲的艾瑪說,她最喜歡課間和同學們到寬敞的走廊里玩耍;11歲的哈迪爾說,她最愛上英語課;四年級的法蒂瑪說,她希望多了解中國,將來到中國留學……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孩子們有了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英語老師扎哈拉·阿伊薩說。學生家長莫阿梅爾表示,自去年搬到新學校上學以來,明顯感覺女兒自信多了,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分享校園里發生的新鮮事。“與臨時板房構成的學校相比,示范學校的教學條件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我真心希望她能在這樣的環境里好好學習,將來去中國讀書,看更廣闊的世界。”
伊拉克內閣秘書處駐卡迪西亞省示范學校項目部負責人馬爾萬·哈桑,在教學基建領域已有20年工作經歷。他表示,卡迪西亞省共有61所示范學校,項目建設規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推進難度之大前所未有。卡迪西亞是一個農業省,人口高度分散,示范學校布點疏遠,能按時建成全部61所示范學校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就。“我要感謝中國企業的建設質量和速度。”他說。
卡迪西亞省教育部門負責人艾哈邁德·賈里哈維表示:“示范學校不僅是伊拉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是伊中兩國友誼與合作的又一見證。”
“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友誼的種子”
濟加爾省位于卡迪西亞省以南,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在這里交匯,孕育出歷史悠久的兩河文明。
在濟加爾省首府納西里耶市的法拉赫學校,一場別開生面的中伊文化交流活動正在舉行。“公元前2世紀,中國的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中亞和西亞的‘絲綢之路’。這條路把中國與古巴比倫,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連接了起來……”中國電建工作人員娓娓道來。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在互動問答環節紛紛舉手,分享對中國的了解:“中國的首都是北京”“我希望去爬長城”……
法拉赫學校的文化交流活動吸引多家伊拉克媒體采訪。納西里耶新聞網記者穆爾塔達全程跟拍。在他看來,1000所示范學校項目為伊拉克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伊拉克最大報紙《晨報》編輯穆罕默德·瓦哈卜表示:“感謝友好之邦中國,在伊拉克建設了高質量學校,為伊拉克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學校圖書室里,擺放著介紹中伊兩國情況的阿拉伯語繪本。圖書室負責人穆罕納德·阿爾里扎說:“伊拉克和中國都是文明古國。希望這些繪本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友誼的種子。”
法拉赫是一所福利小學,現有失怙學生近百人。學校校長哈姆扎·薩阿德說,教育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在法拉赫學校,教育對塑造孩子們未來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感謝中國建設者,示范學校是伊中友好合作的典范!”
法拉赫學校是中國電建承建的示范學校項目中首所完工移交的學校。去年1月,伊拉克總理蘇達尼出席學校移交儀式。“法拉赫學校項目的移交是伊中合作的一座里程碑。”蘇達尼指出,伊拉克政府將繼續改善教育設施,提高教育質量,努力為學生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濟加爾省是中國電建承建示范學校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項目經理梁洪崗介紹,項目團隊不僅保障了工程進度,還為當地培養了近50名專業工程師和千余名專業技術人員,這些本土人才已能獨立完成各項施工作業。
中國電建中東北非區域總部總經理彭剛表示,中國電建致力于推動中伊互利合作,為雙方搭建起一座座友誼之橋、民心之橋,將同各方一道繼續努力,為伊拉克經濟社會重建貢獻力量,為中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管克江 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