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8月24日在印度孟買拍攝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火車站外景。伍 岳攝
美國加征關稅舉措的壓力,激發了印歐雙方加快自貿談判進程的意愿和需求。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印歐雙方可能至少舉行10場會議,旨在爭取年底前達成自貿協定。目前雙方在農業和乳制品市場準入、原產地規則、食品安全標準、勞工和環境義務等方面仍存在分歧,如何彌合分歧將是接下來左右印歐自貿談判進程的關鍵。
受美國加征關稅影響,印度與歐盟顯著加快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進程。
目前,歐盟已經成為印度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達成自貿協定是雙方共同訴求。數據顯示,2024至2025財年,印歐兩大經濟體商品貿易總額達到1375億美元,超過了美印間1320億美元的貿易規模,同期印歐服務貿易總額也增長到了514.5億美元。目前大約有6000家歐洲公司在印度投資經營,保障了印度20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和600萬個間接就業崗位。
印歐兩大經濟體早在2007年就啟動了雙邊自貿協定談判,但由于雙方在經濟結構、發展水平和核心訴求上存在較大差異,談判過程漫長且曲折。2013年,因在汽車、葡萄酒等產品關稅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導致談判擱置,2022年重啟談判后,又納入了地理標識、投資保護等新議題,雙方在分歧問題上的談判進展不大,投入漸少。
直到2025年初,美國新政府上任再次高舉關稅“大棒”砸向印度和歐盟。雖然7月底美國宣布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對大多數來自歐盟的出口商品實施15%的進口關稅,但鋼鐵和鋁產品不在其列。隨后在8月中旬,美國宣布擴大對鋼鐵和鋁進口征收50%關稅的范圍,將數百種衍生產品納入加征關稅清單,歐盟深受沖擊。與歐盟相比,印度出口美國的商品普遍承受稅率高達50%,壓力更大也更為直接。
正是來自美國的關稅壓力,激發了印歐雙方加快自貿談判進程的意愿。2025年2月底,在與率團來訪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晤后,印度總理莫迪宣布與歐盟達成共識,共同推動年內締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此后,雙方談判頻次明顯增多。9月的第二周,歐盟貿易專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和農業與食品專員克里斯托夫·漢森共赴新德里,圍繞雙邊自貿協定與印方貿易官員進行第十三輪貿易談判。印度政府官員此前曾表示,今后將每月與歐盟舉行會談,以加快與歐盟的自貿談判進程。第十四輪談判已定于10月初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舉行。同時,歐盟議會貿易委員會計劃10月訪問新德里,印歐“貿易與技術委員會”也將于11月舉行下次會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印歐雙方可能至少舉行10場會議,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爭取年底前達成自貿協定。
印度與歐盟的自貿談判主要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與貿易便利化、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投資、投資保護、政府采購、競爭政策、補貼、知識產權、地理標志、爭端解決機制、透明度與良好監管實踐、貿易救濟措施、貿易防御以及可持續發展、勞工標準、環境標準等23個章節,內容幾乎涵蓋了經貿關系各個方面。截至第十三輪談判前,雙方已就其中涉及海關與貿易便利化、爭端解決機制、數字貿易、可持續食品體系、中小企業、競爭與補貼以及資本流動等11個章節基本達成一致。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表示,第十三輪談判進展順利,雙方已就近60%的章節達成共識。
參加談判的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表示,正全力落實莫迪與馮德萊恩的承諾,印歐雙方都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嚴肅性、互信度與共同愿景,力爭年底前完成談判,通過達成互利共贏的自貿協定推動雙向貿易增長。他強調,與印度建立強勁經濟伙伴關系將為歐盟創造重大價值。戈亞爾則表示,與歐盟達成該自貿協定將為印度企業開啟與歐洲及全球企業合作的新通道,促進貿易增長和技術進步。若此項協議全面達成,無疑將成為印度與西方國家最深度的貿易伙伴關系協定。
目前,印歐雙方在農業和乳制品市場準入、原產地規則、食品安全標準、勞工和環境義務等方面仍存在分歧。在下一步談判中,如何彌合雙方分歧將是左右印歐自貿談判進程的關鍵。印度對開放其農業和乳制品等敏感市場的態度異常謹慎,要求將米、糖、乳制品等涉及農業和農民利益的商品排除在外,這也是印度在與美國貿易談判中堅守的底線,同樣不會輕易在對歐自貿談判中妥協。此外,印度要求歐盟向其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特別是降低印度IT技術人員和專業人才的簽證門檻。
歐盟則要求印度放寬市場準入,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希望向印度出口更多汽車、醫療器械、葡萄酒、烈酒和乳制品等優勢產品。同時,歐盟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勞工與環境標準的高要求,也使印度面臨較大談判壓力。
更為重要的是雙方圍繞歐盟碳邊境稅的爭議。歐盟單邊實施的“碳邊境稅”將于202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要求進口到歐盟的水泥、鋼鐵、鋁、化肥等高碳排放產品,支付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相當的碳費用。該稅種涵蓋了印度對歐盟出口的上百個稅目,主要影響鋼鐵、鋁等高碳排放產品,涉及印度對歐盟近100億美元的出口,變相推高印度企業出口成本,直接削弱其產品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雖然歐盟官員表示愿在實施過程中靈活解決印度中小企業的擔憂,但由于歐盟“碳邊境稅”不承認其他國家自身的碳定價機制,印度仍高度擔憂其可能成為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工具,這已成為雙方自貿談判的核心爭議之一。
美國也密切關注著印度與歐盟自貿談判的動向,并欲施加影響:其一方面以重啟美印貿易磋商拉攏印度,另一方面又利用歐盟對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的不滿,施壓歐盟與美國同步對印度加征25%的關稅。印度和歐盟如何處理對美國關系,也將成為影響印歐自貿談判的重要因素。
來源:中國經濟網 王寶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