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行情太好了,現在短劇就缺老太太,你們的生活經驗就是演技”“六七十歲的長輩演員嚴重緊缺。有劇組為尋‘霸總爹’開出日薪5000元”……近段時間,各大社交平臺不斷推送著類似內容——視頻里,主講人情緒飽滿,極力渲染退休后投身短劇拍攝的種種“好處”。
在短劇熱的當下,這類消息不斷撩撥著有時間、有夢想的銀發族。他們真的成了短劇熱潮中的新“資源”嗎?對于“日薪5000元招霸總爹”的新聞,有業內人士稱,豎屏短劇稍微出色點的女主,日薪也就8000元左右。5000元招“爹”?要么是噱頭,要么就是配合某些高價培訓班做的營銷。
所謂“高薪招演員”,本質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營銷。現實中,當老人被“高薪”吸引咨詢時,培訓機構往往會先以“形象符合”“潛力十足”穩住對方,再轉而拋出“需先參加演技培訓”的要求。從幾千元的基礎班到上萬元的“進階課”,費用層層疊加,卻從未明確承諾“培訓后必能接戲”。等到老人交完錢、學完課,要么被以“演技不達標”為由拒絕推薦劇組,要么只能接到幾句臺詞、日薪幾百元的龍套角色,與最初承諾的“日薪5000元”相去甚遠。所謂的“銀發演員夢”,最終淪為培訓機構收割退休金的工具。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類騙局精準抓住了銀發群體的心理弱點。一方面,退休老人有充足的空閑時間,渴望通過新事物實現自我價值,“當演員”既新鮮又能獲得情感滿足;另一方面,部分老人對短視頻平臺的營銷話術缺乏辨別力,對“短劇行業高薪”的認知停留在宣傳層面,容易被虛假承諾迷惑。而培訓機構正是利用這份期待與信任,用“低門檻、高回報”的幻象,讓本應安享晚年的老人陷入“花錢追夢”的困境,不僅損失了養老錢,更可能因希望落空產生心理落差。
要守護銀發族的養老錢與演員夢,需要多方合力破局。對監管部門而言,應加強對短劇培訓行業的排查,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引流、高價培訓圈錢的違法行為,曝光典型騙局,形成震懾;對社交平臺來說,需壓實內容審核責任,下架夸大其詞的招聘宣傳,阻斷騙局傳播渠道;對子女和社區而言,要多與老人溝通,科普此類詐騙套路,幫助老人建立理性認知——告訴他們沒有不勞而獲的高薪,也沒有無需門檻的演員夢。
短劇行業的火熱本應催生健康的生態,而非滋生收割老人的騙局。當“日薪5000元”的泡沫被戳破,我們更該關注:如何讓銀發群體的晚年生活既充實又安心,如何讓每一份“退休夢想”都不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唯有斬斷騙局鏈條,才能讓真正的興趣與價值落地,而非讓“坑了爸媽”的鬧劇反復上演。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