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中國期貨業協會聯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上期所、廣期所共同舉辦的“2025有色金屬期現貨市場產融結合在線研討會”第三期活動鋅專場如期舉行。此次活動圍繞鋅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期貨市場如何助力鋅產業高質量發展、鋅研究體系與風險管理模式等核心議題,共同探尋期貨行業服務鋅產業的有效路徑。
研討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處長兼鉛鋅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夏叢以國際和國內雙重視角,深入剖析了鋅產業現狀和發展關注點。她認為,綠色低碳導向下的鋅產業結構調整側重“質效”而非“產能增量”,充分發揮鋅冶煉戰略金屬載體的功能,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鋅需求的破局需要全產業鏈協同攻堅。
五礦期貨集團服務部高級經理侯亞鵬從礦山、冶煉、加工、消費四個層級對鋅產業進行了全面梳理,并針對鋅企業不同的基本面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的風險管理策略。對參與期貨市場相對較少的資源端企業來說,一是期貨賣出套期保值策略,其優勢是在不考慮基差變動的情況下幾乎可以實現完全保值,且實際付出的成本較低,主要是資金利息成本。二是買入看跌期權策略,優點是節約大量的現金流,同時可以在價格上漲時獲取現貨端的收益。三是零成本領口期權策略,優勢是后市如果價格下跌企業可以實現較好的保值效果,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也較小。侯亞鵬認為,策略選擇的核心是對未來市場的研判,而市場研判無法絕對正確。因此策略選擇除市場研判外,企業經營層面諸如保值理念、現金流等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上期所相關人士表示,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服務鋅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鋅期貨市場成交3201.98萬手,成交金額為36866.40億元,日均持倉量22.33萬手,期現價格相關性為0.99。期權方面,自2020年上期所上市鋅期權以來,鋅期權成交量、持倉量整體保持快速增長。2025年上半年,鋅期權累計成交量為839萬手,日均成交量為7.17萬手,日均持倉量為5.26萬手。
上期所上述人士表示,期貨市場服務鋅產業,助力產業鏈不同企業運用套保工具進行價格管理,既可以幫助鎖定原材料成本,確保生產成本穩定,也可以幫助鎖定產品銷售利潤,保障企業盈利空間,還可以幫助降低原材料或產品的庫存成本和風險,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楊美 肖佳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