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 制圖
多家銀行的利潤改善,更多依賴成本端的“精打細算”。根據統計2025年半年報數據來看,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一半銀行成本收入比同比下行。
梳理來看,上半年多家銀行在存款端通過優化結構降低付息率,在運營端則通過壓縮人工費用和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改善了撥備前利潤。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銀行要實現更高質量的降本增效,還需在業務結構、人力配置和數字化轉型上“三管齊下”。
降本增效成效初顯
上半年多家銀行通過壓降存款利率、削減人工費用,實現成本雙降,支撐利潤企穩回升。
統計半年報發現,多家銀行成本收入比有明顯優化。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6家同比下降,僅14家同比上升,2家保持不變。其中,西安銀行和郵儲銀行降幅最為明顯,分別下降6.69和5.23個百分點,西安銀行降至17.58%,為行業最低。
數據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40家利息支出同比下降,其中33家降幅超過5%,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和興業銀行降幅居前,單家壓降金額最高超470億元。在管理費用端,有22家銀行支出同比下降,郵儲、平安、中信等銀行壓降明顯,郵儲銀行單家削減近78億元。
銀行主要通過加強存款結構管理,推動利息支出下降。據浙商銀行披露,上半年該行利息支出為296.06億元,同比減少36.42億元,降幅達10.95%。在存款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該行加強對中長期高成本存款的管控,積極引導低成本資金,帶動存款付息率降至1.88%,同比下降31個基點。
在運營端,銀行普遍將控制人工成本作為降本重點。其中,嚴控員工總數、提升人均產能,以及合理壓降薪酬水平,成為銀行提升效率的關鍵。
據浦發銀行披露,上半年該行業務及管理費為227.01億元,同比減少7.75億元。截至6月末,浦發銀行員工總數為62314人,半年內減少673人;上半年人均薪酬約17.9萬元,同比減少7.59%,明顯低于去年同期的19.37萬元。
除核心科目外,銀行也在“邊角料”上、在運營環節上精打細算、管控成本。
日前,浦發銀行行長謝偉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以辦公網點為例,銀行的辦公網點涉及很多房產的使用,浦發銀行通過審核把關房產續租,壓降年化租金9444萬元,租金的壓降率達17.8%;在自有房產管理方面,將部分閑置房產對外出租,實現年租金收入達495萬元;對一些多余、閑置的房產通過處置轉讓盤活,獲得收入4300多萬元。
郵儲銀行則把降本增效與負債端優勢相結合。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首次主動調整代理費率,使得代理費同比下降8.91%,二季度成本收入比也環比繼續下降1.95個百分點至54.7%。在管理費用下降的帶動下,該行撥備前利潤增速也環比大幅提升8.42個百分點至14.62%。
增效路徑應更注重高質量
不過,業內認為,真正的降本增效不等于簡單壓縮人工預算,而在于重塑業務結構、優化人力投入與數字化改造,把資源投向“高產田”,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首先是調整業務結構,向輕資本、弱周期的“高產田”要效益。某銀行信用卡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表示,銀行應優先增配資本占用低、收入來源多元、周期敏感度較小的業務板塊,做強零售財富管理、信用卡與消費金融,提升交易銀行、金融市場與投行業務的戰略權重和資源傾斜。
其次是優化人員結構,讓人力資源效能成為“第一利潤源”。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認為,部分銀行中后臺績效與業績脫節,造成“旱澇保收”,打擊前臺員工沖勁。其建議調整獎金分配機制,將前臺部門與業績掛鉤,中后臺按目標浮動,事業部采用線性掛鉤,推動“好鋼用在刀刃上”,重塑前中后臺配比。
最后,擁抱數字化是行業共識。開戶、轉賬、查詢、簡單授信、基礎客服等標準化流程加快向手機銀行、智能柜臺與遠程銀行遷移,釋放柜面與后臺產能,讓前臺人員聚焦復雜業務處理、方案化服務與深度經營。數字化不只是節約成本,更是重塑流程、釋放效率的關鍵。
來源:上海證券報 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