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ETF市場再現“冰與火之歌”。
一方面,公募基金密集發行科技類ETF,“含科量”成為產品設計的關鍵詞;另一方面,股票型ETF整體凈流出逾207億元,部分投資者選擇在市場階段新高時獲利了結。
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折射出資金在估值、政策與彈性之間的重新權衡,各路資金正調整著布局方向。
事實上,8月以來,ETF資金呈現出顯著的結構性特征:行業主題、債券和跨境ETF獲得資金青睞,部分寬基ETF則面臨流出壓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ETF資金流向的變化,不僅是市場情緒的微觀折射,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資本向科技創新領域持續傾斜的生動注腳。當下,資金正在流向更具政策支撐與估值優勢的細分領域。
瞄準科技細分賽道
在A股市場交投日益活躍的背景下,以ETF為代表的股票型被動指數產品成為基金發行市場上的主力。
來自華鑫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8月18日—8月22日),全市場共成立了38只公募基金,募集總金額233.14億元。其中,新成立指數基金26只,首發規模167.53億元。
具體而言,這26只指數產品包含了9只股票型ETF、6只股票ETF聯接基金、6只股票型指數基金、4只股票型指數增強基金和1只債券型指數基金。
從投資方向看,新成立的指數產品主要聚焦科技賽道。
以上述9只股票ETF為例,其包含2只創業板綜增強策略ETF、1只科創綜指增強策略ETF,其他幾只股票ETF的跟蹤標的包括:國證成長100、中證機器人、港股通創新藥、中證500、上證580、港股通央企紅利指數。
與此同時,近期上市交易的股票型ETF也囊括了多只創業板、科創板方向的ETF。
Wind數據顯示,8月1日—8月27日,約有20只股票型ETF陸續上市,其中,創業板綜ETF博時、科創人工智能ETF鵬華、創業板50ETF易方達、科創綜指ETF興業、機器人ETF鵬華、科創200ETF工銀、云計算ETF匯添富、通用航空ETF易方達、機器人ETF南方、科創100ETF廣發、科創創新藥ETF國泰等超過七成產品,與科技賽道相關度較高。
例如,創業板綜ETF跟蹤的創業板綜合指數,是選取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符合條件的股票構成樣本,反映創業板市場的總體走勢,具有鮮明的成長特征和科技屬性。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王萌分析,創業板綜合指數有四大特點,一是成長性強,2018年以來,創業板綜的凈利潤和營收增速多數情況下高于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二是匯聚高科技創新行業,高科技行業占比達80%,主要集中于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通信等行業;三是市值分布整體偏小,不同于創業板指定位于龍頭股票,創業板綜的小市值特征顯著,是“小而美”的典范;四是歷史表現呈現較強彈性,在上行市場中創業板綜的進攻性較為優異。
據Wind統計,截至8月25日,創業板綜合指數自8月1日以來上漲了15.40%,在38個滬深市場核心指數月內漲幅榜中,排在第10名。
該指數在本輪行情中的表現吸引了多家基金公司進行布局。將于本周發行的股票型ETF中,就包含了2只以創業板綜為跟蹤標的的ETF(其中1只為指數增強產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A股ETF,公募基金公司對跨境ETF產品的布局也呈現出明顯的科技偏好。
據Wind統計,在8月1日—8月25日期間上市交易的10只跨境ETF,均為投向港股的產品,涵蓋了港股通恒生科技、港股通消費、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紅利、恒生指數、港股通創新藥、港股通醫療、港股通央企紅利、港股創新藥精選等指數。
增量資金流向何處?
這一廂,科技主題ETF不斷上新;另一廂,資金尚未大規模涌入ETF市場。
據中信建投研究團隊統計,上周(8月18日—8月22日),股票型ETF獲得1.7億元凈流入。而此前兩周,股票型ETF均呈現凈流出。
具體來看,資金流向呈現分化:寬基產品方面,上周,滬深300ETF凈流出37.5億元,雙創ETF凈流出120.5億元,A500ETF凈流出43.4億元,中證1000ETF凈流出0.6億元;上證50ETF凈流入25億元,中證500ETF凈流入41.5億元。
行業主題產品中,TMT相關ETF凈流出41.6億元,而新能源相關ETF、金融地產相關ETF、周期資源相關ETF分別凈流入了16.6億元、90.6億元、46.7億元。
從月度情況看,8月1日—8月25日,股票型ETF整體凈流出逾207億元。
對此,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崔悅指出,這主要源于部分投資者在市場上漲過程中選擇獲利了結,特別是在市場創出階段性新高、前期回調幅度有限的情況下,部分實現回本或獲得短期收益的資金選擇兌現收益,形成了一定贖回壓力。盡管市場熱度吸引了增量資金入場,但其規模尚不足以完全覆蓋短期資金的流出,從而形成整體凈流出態勢。
至于增量資金的去處,其主要流向了非銀金融、資源、通信、AI、醫療器械等行業主題ETF。
據Wind統計,8月1日—8月25日,區間凈流入金額排名前十的股票型ETF依次為:國泰證券ETF、華夏上證50ETF、鵬華化工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寶券商ETF、國泰煤炭ETF、南方中證1000ETF、匯添富消費ETF、國泰通信ETF、機器人ETF易方達。
這10只ETF分別獲得凈流入資金68.64億元、53.39億元、47.57億元、34.66億元、32.60億元、30.00億元、25.43億元、24.65億元、23.07億元、21.87億元。
同期凈流入金額排在第十一至第十五名的股票ETF分別為:華寶金融科技ETF、永贏醫療器械ETF、華寶300現金流ETF、廣發軍工ETF龍頭、易方達證券保險ETF,這5只ETF的凈流入額位于12億元—20.5億元區間。
此外,華夏A500ETF基金、鵬華酒ETF、稀土ETF嘉實、A500ETF易方達、南方有色金屬ETF的區間凈流入金額均超過10億元(不到11億元)。
相比之下,科創板ETF、芯片ETF遭遇較多凈流出。
具體來看,部分8月回報率表現居前的股票ETF,凈流出金額超過50億元(8月1日—8月25日),包括易方達科創板50ETF、嘉實科創芯片ETF、國聯安半導體ETF等,華夏科創50ETF的凈流出金額甚至超過200億元。
資金流向為何呈現如此分化?“一方面,資金從部分估值較高的板塊流向估值較低的板塊,體現出對投資性價比的追求。”崔悅談道,另一方面,行業主題ETF受青睞,反映出資金對細分賽道彈性收益的偏好,其中受益于產業政策支持的科技、創新藥等領域不斷吸引資金布局。
此外,跨境ETF中,港股市場相關產品凈流入明顯,顯示資金在尋找A股以外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崔悅提醒,投資者要注意的是,在當前市場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需重視市場情緒高位運行可能帶來的波動風險,并理性評估當前的估值水平,避免盲目追高。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以來,雖然科創板ETF、芯片等行業主題ETF的基金份額在減少,但由于其凈值增長較快,仍產生了規模增量。
例如,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易方達科創板50ETF、華夏芯片ETF、嘉實科創芯片ETF的凈值自8月1日以來分別上漲了22.95%、25.73%、29.69%。
但這3只ETF的基金份額較7月底分別減少了48.39億份、35.07億份、30.18億份;同期,其規模分別增加了88.84億元、12.47億元、31.50億元。
在此背景下,股票型ETF整體規模也在擴容。
據Wind統計,截至8月25日,已上市股票型ETF的規模達到3.46萬億元,較7月底增加了約3504.63億元。
從中長期視角看,業內依舊看好資金通過ETF進入A股市場的潛力。
崔悅認為,隨著投資者教育的深入和理財觀念的轉變,近年來,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重視ETF在分散風險、降低投資成本和提升配置效率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布局權益資產的重要工具。同時,在政策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包括機構資金在內的各類投資者或將持續通過ETF進行資產配置,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形成穩定支撐。
“伴隨ETF產品創新步伐加快,也有望進一步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配置需求,進而成為投資者參與權益市場的重要工具之一。”她進一步分析。
(稿件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