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府谷縣始終將人才工作置于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緊扣“百強縣”發展目標,以戰略眼光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生態,通過政策創新、產才融合、服務升級三大路徑,推動人才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動能,為資源型縣域轉型升級探索了有效路徑。
強化保障體系 筑牢人才發展根基
府谷縣將“人才強縣”戰略納入縣域發展頂層設計,制定《府谷縣“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及教育、醫療、農業等領域專項人才培育實施細則,構建系統化人才政策體系。成立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縣級領導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將人才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壓實工作責任。創新實施“1+X”人才工作法(即以“1”場專業“賽”事為人才評價基準,配套做好“X”項人才服務保障),通過教學能手賽、工礦技能賽、政策業務“一口清”擂臺賽等多領域賽事,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傾向。修訂《府谷縣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選拔管理辦法》,設定不低于20%的青年拔尖人才選拔比例。在教育領域,出臺專項政策,對簽約府谷的教育部直屬免費師范生提供35萬元至4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安置費及后續生活補貼;在產業領域,出臺民營經濟惠企13條措施,設立1000萬元產業引導專項資金、500萬元至1000萬元技改專項資金、1000萬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企業人才引進、技術升級和創新研發。
深化融合實踐 激活產業創新引擎
府谷縣聚焦鎂基新材料等主導產業,聯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籌建由院士領銜的府谷鎂產業專家委員會。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主導編制《鎂冶煉企業節能診斷技術規范》等三項國家行業標準,實現從“產能領跑”向“標準引領”跨越。落地全球首創“金屬鎂冶煉工業精準脫硝技術”,實現氮氧化物排放降低70%,年減排約1萬噸。建成2個國家級、14個省級人才創新創業平臺,與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共建省級新材料研究中心及中試基地,建成全國首條千噸級高品質材料示范生產線。柔性引進專家人才350人,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在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實現總投資131.32億元的產業項目簽約,同步落地府谷鎂產業專家委員會等3個招才引智項目,形成“項目聚才、人才促產”的良性循環。作為全國唯一承擔國家糜子育種聯合攻關項目的縣級單位,府谷縣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11家科研院校,篩選出優質糜子品種7個,使糜子種植面積穩定在7萬至11萬畝,幫助當地年均增收2000萬元以上。
優化服務生態 構建“近悅遠來”磁場
府谷縣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協調解決人才反映集中的職稱評定傾斜、子女擇校優先(高層次人才、市縣管專家子女同等條件下優先)、社區協助照料家庭成員等需求。建設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人才”平臺,提升服務效率。通過“教學能手”大賽等選拔人才,對獲得省市“教學能手”稱號的146名公益性崗位、見習生教師兌現同工同酬待遇。推行教育“名校+ ”戰略,與西安交大附中合作,引入骨干教師;在醫療領域實行“候鳥式”引才,縣級醫院與15家三甲醫院合作,專家年均出診1835人次,推動縣域就診率提升。弘揚“寬厚、務實、爭先、共享”的府谷精神,在引才各環節及后續服務中融入人文關懷。舉辦聯誼、慰問等活動,促進人才融入本土文化。全年發放拔尖人才津貼、體檢卡、慰問金35.4萬元,推選表彰“榆林市有突出貢獻專家”7名。
未來,榆林市府谷縣將持續以“政策保障有力度、產才融合有深度、服務生態有溫度”的全鏈條實踐,努力走出一條人才引領產業升級、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