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A股行情如火如荼,基金凈值也迎來大反彈。
近3個交易日(8月15日、8月18日、8月19日),超1100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復權單位凈值創歷史新高,占主動權益基金1/4。
截至8月19日,今年以來,在主動權益基金中,98%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高達20.14%。
近期買方和賣方都在熱議基金贖回問題。當下基金行業期盼慢牛行情,最擔心的是市場急漲之后可能快速回調,最終重挫基民熱情。對此,有基金公司提醒,目前應均衡配置應對潛在波動和快速輪動。
據了解,近期行情快速上行時,基于看好中長期趨勢的原因,基金經理們大多沒有減倉,反而有所加倉。不過由于“恐高”,近期有部分基金經理做了“高切低”,止盈前期漲幅較大的機器人、PCB、創新藥等,轉向相對漲幅較小的證券、醫療器械、化工等方向。
大反彈
近期,A股火力全開。上證指數創出近十年新高,站穩3700點。融資余額也突破2萬億元大關,同樣創下近十年新高。
在這輪行情中,創下階段性新高的不只上證指數,一些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也大幅反彈。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最近8個交易日(8月11日至8月20日)已累計上漲了5.76%,近一個月上漲9.10%。
截至8月19日,全市場4539只主動權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混合型,僅統計主代碼基金,下同),今年以來有4427只獲正收益,占比約98%,年內平均收益率高達20.14%。
今年以來,代表主動權益基金的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也大幅上漲21.92%,跑贏滬深300指數(7.33%)約15個百分點。
進一步來看,Wind數據顯示,剔除57只缺失數據的基金,在4482只主動權益基金中,近3個交易日(8月15日、8月18日、8月19日),有1103只主動權益基金復權單位凈值創下成立以來新高,占比約25%。
近期,主動權益基金的凈值普遍上漲,尤其是科技和醫藥板塊表現突出。
截至8月19日,年內主動權益基金誕生了10只“翻倍基”(年內收益超100%),同時,它們的復權單位凈值均在近日(8月18日或8月19日)創出歷史新高。具體來看,這10只基金包括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中銀港股通醫藥、永贏科技智選、永贏醫藥創新智選、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華安醫藥生物、諾安精選價值、廣發成長領航、中航優選領航、嘉實互融精選。
公募的憂慮
近期,隨著基金凈值快速上漲,基金經理是一邊歡喜,一邊發愁。
最近買方和賣方都在討論基金贖回壓力,原因是基金“回本殺”歷史上有規律可循:2014年以來數據顯示,主動權益基金回本當季會出現約5%的超額贖回(規模加權平均),這意味著基民在解套后傾向于贖回部分基金份額。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基金回本。華創證券最近研報顯示,2019~2021年牛市新發的三萬億“新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上一輪牛市高點至今存量主動權益公募基金凈值收益均值為-5%。
二季度數據顯示,主動權益基金確實遭遇了“回本殺”。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被加速贖回。據Wind數據統計,二季度,在主動權益基金(選擇“基金成立超過1年”,即基金在2024年二季度之前成立)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被凈贖回了4.75%,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分別被凈贖回3.22%、6.31%、3.27%。
總體來看,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較一季度贖回加速,但低于去年四季度,去年四季度的基金贖回壓力非常大。
近日,A股火熱,有銀行人士反映,近期權益基金賣得還比較好,但是整體來看,基金贖回的更多,總體是凈贖回。
也有公募人士反映,三季度以來,基金贖回壓力有所緩解。目前該公司并沒有出現凈值修復就快速贖回的情況,同時機構客戶對于含權產品持續凈申購,其中固收+產品比較受歡迎。
不過,隨著滬指站上3700點,有業內人士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據私人銀行反映,近期有基金出現大額贖回,客戶贖回的理由不是回本或者止盈,而是覺得基金漲太慢,客戶自己買股票了。
其實,當下,基金行業最擔心的是市場急漲之后可能快速回調從而重挫基民熱情。
回顧歷史,2007年、2015年的兩輪牛市中,上證指數突破3600點后,在半年內,都出現了2次20%左右的回調,還有數次幅度略小一些的回調,比如2007年還有3次7%左右的回調。
“近期市場快速上漲讓基金經理擔憂接下來可能出現明顯回調,我們其實希望能延續6、7月份穩步上漲的慢牛行情。”8月20日,一位大型公募人士表示。
多位專業人士預警,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市場回調和獲利了結波動。
8月20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表示,“近期大批主動權益基金凈值創歷史新高,主要是受到行情的推動。但快速上漲確實累積了一定的獲利盤,可能會讓市場出現一定的回調。”
景順長城基金投研團隊指出,短期來看,A股市場仍具備較強的動量效應,但連續上漲之后需要關注資金獲利了結的波動。
“最近基金凈值頻創新高,這時候投資者要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關注持倉產品凈值上漲是持倉個股的釋放還是單純蹭到了市場熱點。”一位華南公募人士表示。
盡管不少公募人士擔心市場短期出現回調,但說到中長期趨勢,公募人士就不怕了。
“從中期來看,本輪慢牛長牛行情趨勢確立。所以后市中長期還可以繼續做多。”楊德龍說。
楊德龍認為,當前市場仍處于牛市初期,尚未出現泡沫化的情形。從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來看,目前約為14倍,與歷史較高水平17~18倍相比,還有一定上升空間。當前市場還未出現泡沫,僅個別板塊、個別股票可能存在一定泡沫。
景順長城基金研究團隊表示,中期維度,A股市場資金面已出現積極變化,居民儲蓄存款高增長疊加“資產荒”的環境下,對于高回報資產有較強的配置需求,隨著市場賺錢效應的回升,市場有望進入正向循環狀態。而基本面改善在未來1~2個季度也有望出現。總體上,景順長城基金對下半年市場持積極觀點。
機構在買什么?
近期行情快速上行時,由于看好市場中長期趨勢,基金經理們大多沒有減倉,反而有所加倉。
“當基金經理判斷行情可延續時,會進行加倉操作,2025年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股票倉位中樞升至88.13%。基金經理判斷科技板塊的行情有望延續,會增持科技制造,例如中際旭創等科技股獲大幅加倉。”格上基金研究員托合江表示。
楊德龍也表示,在市場趨勢向好的時候,大部分公募基金不會減倉,反而會進行適當的加倉。
不過,由于“恐高”,近期有部分基金經理做了“高切低”。
“目前牛市還在前中期,市場相對安全。不過,我們注意到,部分機構投資者在不斷做高切低,止盈前期漲幅較大的機器人、PCB、創新藥等,轉向相對漲幅較小的證券、醫療器械、化工等方向。”一位公募投資人士說。
總體來看,今年的結構牛市由兩類資產托起:一類是高股息類紅利資產,另一類是科技類高成長資產。
一位公募投資人士分析,今年的市場和2019~2020年很像的一點是,都是結構性行情,而非全面牛。今年行情分為兩頭:一是以險資為代表的長久期資金在低利率環境下偏好生息類資產,如港股紅利等;二是以公募、私募為代表的高風險偏好資金則偏好中小盤成長,在高景氣度資產中找產業趨勢較好的行業,如創新藥、機器人、CPO等。
“從增量資金的邏輯看,行情的延續性還不錯,并且公募對于大盤的超額也容易做,尤其是近期公募欠配的銀行板塊熄火,這有利于基金整體超額收益的提升。”上述公募人士說。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投資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的行情是“港股紅利+A股成長”,后面的投資機會可能沿著兩條線走,即反內卷和AI產業趨勢。
“反內卷的內涵比較豐富,順周期行業,大消費、化工等均有反內卷的線索,可能會有估值修復的行情。而AI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是生產效率轉變的關鍵。”上述公募投資人士說。
托合江指出,“在流動性寬松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股市后續的行情有望延續,方向上可以繼續關注科技成長領域,包括AI、半導體、機器人等行業,均有高彈性,此外高股息領域也具備配置價值。”
金鷹基金則提醒,目前應均衡配置應對潛在波動和快速輪動。
具體而言,科技方向,AI海外鏈和創新藥等景氣行業在經歷市場資金集中抱團后已變得交易擁擠,增量資金恐高或尋找低位品種,“建議關注圍繞AI主線且股價賠率相對合適的AI應用和半導體先進制造等方向”。
在價值方向,金鷹基金認為,隨著市場逐漸走強,券商、保險、金融IT等非銀方向或有望迎來估值和業績的雙重改善。
此外,金鷹基金還看好軍工、出口鏈品種(比如有色、家電等),以及反內卷方向的光伏、玻璃、鋼鐵等行業。
民生加銀基金關注的則是AI、軍工、工業金屬、銀行、保險、醫藥等行業。
國泰基金表示,板塊上看好AI、非銀金融、港股紅利,短線交易上則關注反內卷,其認為反內卷仍是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重要的政策方向之一。
博時基金建議,積極把握中報業績高景氣方向,同時捕捉市場“輪動補漲”機會。
摩根士丹利基金則看好三大方向:一是科技成長,當前AI應用、半導體等性價比更高;二是中國制造,包括高端機械、汽車、軍工甚至醫藥等,其中優質的公司需要重視;三是新消費。
(稿件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