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批企業6月扎堆申報IPO,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啟動今年第二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
近日,中證協官網披露了2025年第二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長裕集團、易思維、田園生化等12家擬IPO企業將被抽查。加上今年首批抽中的2家,2025年以來共計14家擬IPO企業被抽中現場檢查,遠超2024年全年的4家。據了解,在12家被抽查的擬IPO企業中,有11家企業的IPO申請是在今年6月獲得受理的,僅長裕集團的IPO申請在5月獲得受理。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程鳳朝表示,從新“國九條”發布到“1+6”政策措施推出,再到交易所對擬IPO企業的自律監管,可以看出監管層對IPO的態度已經從“擴容”轉向“提質”。此次現場檢查抽查數量明顯增加,反映了注冊制下審核理念的深化與監管重心的動態調整,也是響應市場對高質量上市公司的期待。
12家企業面臨IPO現場檢查
根據2025年第二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共有12家擬IPO企業被抽中現場檢查,分別是長裕集團、易思維、恒運昌、芯密科技、埃泰克、田園生化、振石股份、康瑞新材、未來材料、電科藍天、慧谷新材、惠科股份。
梳理發現,這12家首發企業分別計劃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從申報板塊的分布情況看,滬市主板、深市主板各有3家,科創板、創業板分別有5家、1家。就審核狀態看,目前,7家企業處于IPO已受理狀態,另5家已收到交易所首輪問詢函。
在融資方面,12家被抽查企業中,深市主板IPO企業惠科股份擬募資額最高。惠科股份主營業務為半導體顯示面板等核心顯示器件及智能顯示終端的研發、制造和銷售,計劃通過此次IPO募資85億元,投向OLED研發升級項目、Oxide研發及產業化項目、Mini-LED智能制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惠科股份為二次申報上市企業。公司此前曾“闖關”創業板IPO,并于2022年6月24日獲深交所受理,彼時擬融資金額高達95億元。但惠科股份在2023年8月2日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公司創業板IPO由此按下“終止鍵”。
除了惠科股份之外,另有2家擬IPO企業首發募資額超過20億元,為振石股份、未來材料,分別擬募資39.81億元、24.46億元。而長裕集團、易思維等9家企業擬募資額均低于20億元。
從盈利能力來看,有2家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在5億元以上。其中,擬募資額最高的惠科股份的業績表現最為亮眼。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03.1億元、33.39億元。其次為振石股份,公司主要從事清潔能源領域纖維增強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4.3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08億元。
程鳳朝表示,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嚴把入口關”,現場檢查恰恰是識別財務真實性、業務合規性和內控有效性的關鍵環節。監管部門通過增加檢查比例,實際上是在釋放一個明確信號,即把好“入口關”、嚴守“質量門”,讓真正有成長性、有治理能力、有創新能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監管嚴懲IPO“帶病闖關”
一直以來,現場檢查是中國證監會重要的監管執法手段之一,也是IPO書面審核的延伸和補充。此前,不少擬IPO公司在被抽中現場檢查后出現“一查就撤”現象。對此,滬深交易所曾明確表示,對于現場檢查進場前撤回的IPO項目,如發現存在涉嫌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問題的,保薦機構、發行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絕不能“一撤了之”,也絕不允許“帶病闖關”。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滬深交易所共計對10家IPO“撤單”企業及相應機構作出紀律處分決定。“一案四罰”的現象也逐漸增多。其中,在對國宏工具、迪嘉藥業、中鼎恒盛這3家IPO“撤單”企業的監管處罰中,除了發行人外,相關保薦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均被處罰。
“近年來,A股面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擬上市企業存在‘帶病闖關’、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引發投資者擔憂。現場檢查可能也兼具‘倒查中介責任’與‘加強全過程監管’的意圖,有助于倒逼中介機構提升執業質量,促使各方回歸本源。”程鳳朝表示。
總體來看,上述10家被處罰的擬IPO公司主要存在信息披露準確性、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有效性、會計處理恰當性等問題。
以國宏工具為例。科創板對擬IPO公司的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等有定量要求。根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12月末,國宏工具研發人員為57人。但現場檢查發現,國宏工具認定的研發人員中有15人屬于非研發部門且主要從事生產銷售活動,2人未與公司建立正式勞動關系,上述17人不屬于研發人員。另外,國宏工具研發投入金額披露不準確,累計多計研發投入727.84萬元。這意味著,國宏工具披露的研發信息有所“注水”。
另外,國宏工具還存在未準確披露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未充分披露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等情況。鑒于此,上交所對公司予以1年內不接受其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紀律處分。
又如中鼎恒盛,公司存在未披露影響財務信息可靠性的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研發費用內部控制不規范的情形、收入確認存在的不規范情形、未完整披露對賭協議的特殊權利條款等情況。深交所表示,在2025年5月23日至2026年5月22日期間,不接受其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
另有IPO企業因阻礙現場檢查而收到監管“罰單”。3月21日,上交所連發三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劍指IPO撤單企業想念食品及其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
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在現場檢查過程中,想念食品存在拒絕、阻礙現場檢查、銷毀相關證據材料等情況,公司及其相關人員無正當理由刪除小麥收儲業務系統歷史數據且無備份、人為刪除物流臺賬原始記錄,提前清理工作電腦應對檢查,并以消極態度對抗詢問。
同時,公司還存在重要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以及財務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多項違規行為。由此,上交所對想念食品予以5年內不接受其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紀律處分。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