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近日在2025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當前,中國在科技前沿領域不斷突破,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創新高地之一。
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要重點回答如何“投早投小”這一問題。從股權投資的角度看,部分投資機構自身就缺乏長期限、低成本的資金來源,投資能力相對有限。從銀行信貸角度看,作為債權方,信貸資金往往追求確定性,而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具有典型的輕資產、高成長性、高風險特征,創新能力在轉化為創新成果的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二者的收益、風險較難匹配。
為了破解上述難題,要強化系統思維,注重協同發展,推動各方力量“攥指成拳”,有效形成合力??萍疾康?部門近期聯合發布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明確提出,統籌推進創業投資、銀行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債券發行等政策工具,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股權投資機構是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生力軍,要進一步提升其服務能力與意愿。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較難獲得債務融資,股權投資是其重要資金來源。一方面,提升服務能力。隨著債券市場建立“科技板”,股權投資機構將有更多機會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將所募集的資金投向科技型企業。接下來,要盡快推動“優化國有創業投資考核評價機制”這一政策要求落地見效,讓國有創業投資的耐心更足、定力更好。另一方面,提升服務意愿。股東投資企業的目的之一是獲取投資收益,如果該股東不打算長期持有企業股權,那就必然涉及一個問題:投資資產增值后,股東如何轉讓、退出?接下來,我國將鼓勵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進一步暢通股權投資機構的退出渠道,提升其服務意愿。
在豐富股權投資的基礎上,銀行信貸可穩步探索“貸早、貸小”的有效路徑。盡管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不確定性,與銀行信貸的債權安全確定性要求并不十分匹配,但后者仍有較大的施展空間。當前,多家商業銀行正在探索“貸款+外部直投”模式,從供應鏈切入,如果某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已得到鏈主或投資機構的孵化,這就相當于緩解了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風險,哪怕企業仍未盈利,銀行也可根據企業股東的投入資本按照一定比例“跟貸”,真正實現“貸早、貸小”。
此外,還要有效解決風險分擔問題,增強金融服務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可持續性。加大科技金融風險的補償力度,其中,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形成合力,金融機構要用好、用足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并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的作用,通過多方分攤風險,緩解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提升其服務積極性。發揮科技保險支持創新的減震器、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創新科技保險產品與服務,健全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并探索以共保體方式為重點領域的重大科技任務提供風險分擔方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