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美院碩士畢業生五華柚(化名)因放棄互聯網大廠和教師編制的工作,選擇成為一名文眉師,而引發了公眾關注。盡管外界存在質疑聲,包括其母親也持反對態度,但在就業形態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她的選擇無疑為年輕人擇業提供了新的啟示。
長久以來,社會普遍存在“就大不就小”“就東不就西”“就高不就低”的擇業傾向,大城市、高薪職位、體制內崗位,常被視為名校畢業生的必然歸宿。然而,時代變遷正深刻重塑著職場圖景。我國新就業形態發展迅猛,從業者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主動選擇曾被社會忽視的領域,傳統的職業評價標準和等級觀念自然面臨挑戰。
職業價值的衡量維度需要與時俱進地拓展。對五華柚而言,文眉工作能夠充分發揮其美術專業的美學素養和設計思維,更關鍵的是,這份職業同時滿足了她的多重價值訴求:發展專業所長、獲得可觀收入、實現工作自主性,并在“讓人變美”的過程中獲得深層成就感。這讓人聯想到選擇進入敦煌研究院工作的北大考古系女孩鐘芳蓉,她在戈壁灘中同樣找到了職業幸福感。當工作真正成為個體自我實現的載體,附加其上的身份光環或固有偏見便會褪色。
五華柚的選擇并非偶然。當下,靈活就業群體規模龐大,就業形式已從單一的雇傭關系轉向多元化的協作模式。年輕一代的擇業觀正發生顯著轉變:更多人開始從個人興趣和價值觀出發,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關注工作能否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這種變化不僅是應對現實壓力的策略,更是價值觀念的深層次重構。五華柚將美術專業與文眉技藝相結合,正是這種新擇業觀的體現——職業的核心價值不在于外在賦予的身份標簽,而在于從業者內心的認同與創造的實效。
又是一年畢業季,廣大畢業生面臨專業和職業的重要抉擇。在就業形態日趨多樣化的背景下,破除“唯學歷論”的單一評價標準尤為重要。職業的價值不在于身處廟堂之高,而在于創造之實。學歷的光環不應成為束縛個人選擇的桎梏,而應成為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基礎。在過分追逐外在標簽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偏離職業選擇的初衷。唯有將個人所長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在“擇己所愛”與“社會所需”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方能通向更具成就感和價值的職業生涯。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