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在產業升級、消費復蘇與創新驅動等層面展現出的強勁韌性,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各板塊結構性機會在宏觀經濟動能轉換中持續釋放,顯示出中國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深度綁定的發展特質。
總的來看,上半年A股市場震蕩上行,根據滬深北交易所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收盤,542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90.66萬億元。
展望下半年,接受筆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科技革命與改善民生等政策方向預期升溫,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消費領域在“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潛力持續釋放,制造業投資受技術改造驅動保持穩健,基建投資隨專項債資金落地對經濟支撐加強。外貿方面,中國憑借出口多元化與產業升級競爭力,有望抵御外部沖擊。綜合來看,在政策與經濟結構優化支撐下,下半年A股市場各板塊將在經濟動能轉換中繼續挖掘結構性機遇,與宏觀經濟形成良性互動。
宏觀經濟展現活力與韌性
支持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優化
隨著上半年收官,A股“成績單”也浮出水面。據Wind資訊數據,上半年A股主要指數全線上漲。從個股漲跌幅來看(剔除2025年上市的股票),共有1762只個股區間漲幅在20%及以上,其中581只區間漲幅在50%及以上。
匯百川基金公募投資部聯席總經理劉歆鈺對筆者表示,這些板塊的強勢并非偶然,一方面得益于宏觀政策對經濟的托底支撐:財政政策發力基建投資,貨幣政策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直接或間接提振相關行業預期;另一方面,在經濟增速換擋、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與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新興產業崛起與傳統產業升級釋放出強勁增長動能。例如,AI技術推動傳媒行業內容生產效率革命,創新藥研發加速帶動生物醫藥產業鏈擴容,新消費領域的個性化需求催生細分市場藍海,這些經濟結構內部的深刻變化,持續拉動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形成對投資者的長期吸引力,最終在股價表現上得以充分體現。
隨著A股市場上半年震蕩上行態勢的逐步確立,市場活力被充分激發,交投活躍度持續升溫。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A股市場總成交額達162.64萬億元,日均成交1.35萬億元,這一數據較2024年同期有明顯增長。
而這波交投熱潮的背后,并非市場情緒的短暫躁動,而是經濟基本面與政策支持雙重力量持續共振的結果。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31個制造業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保持增長,彰顯實體經濟根基穩固。消費市場同樣活力滿滿,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326億元,同比增長6.4%;外貿領域,5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7%,其中出口增長6.3%,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此外,在創新驅動下,5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高技術制造業增長8.6%。這些數據全方位展現出中國經濟在產業發展、消費活力、外貿韌性與創新升級等層面的強勁動力,為A股市場筑牢了堅實根基,給予投資者充足信心。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圍繞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打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組合拳”。通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完善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保護等一系列舉措,持續優化市場生態;同時,以專項債擴容、定向降準等手段精準滴灌重點領域,穩定經濟增長預期。這些政策既為市場注入了充足流動性,又通過制度建設提升了市場透明度與規范性,讓投資者安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筆者表示,當前市場正處于三重拐點疊加的關鍵時期:一是經濟層面已度過最困難階段,隨著宏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回暖態勢明確;二是市場層面,指數從去年2600點低點回升超20%,修復趨勢確立;三是資金層面,場外資金入場意愿顯著增強,居民儲蓄向股市轉移的趨勢加速。這三重拐點的共振,為A股市場下半年的行情奠定了堅實基礎。
“巴菲特指標”差距
顯示A股發展空間仍舊廣闊
2025年上半年,指數震蕩攀升期間,A股結構性牛市行情下超三成個股漲幅超20%,彰顯出資本市場的活力與韌性。展望下半年,A股市場正站在新一輪擴容與價值重估的關鍵節點,多重利好因素疊加共振,或將為市場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市場規模方面,科技敘事邏輯愈發清晰的當下,更多優質企業將登陸資本市場。以2025年新上市企業為例,52家上市公司中,有50家為戰略性新興企業,占比高達96.15%,覆蓋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等前沿領域。這些企業不僅具備高成長性,更代表著產業升級的未來方向,其上市后將進一步豐富A股市場的科技板塊矩陣,吸引更多資金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
從資金流向來看,內外資均呈現積極態勢。以“巴菲特指標”(資本市場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例,作為衡量資本市場估值水平參考,2024年底,A股巴菲特指標僅為63.59%,對比同期美股市場230%水平,這不僅反映出A股在經濟證券化率層面的差距,更凸顯出市場在估值修復與規模擴容上的潛在空間。
從國內資金來看,受益于《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舉措落地,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步入“快車道”,吸引險資、社保等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股票型ETF凈申購2064億元,其中科創與AI主題占比達60%。增量資金的持續入場,將為A股市場提供充足的“彈藥”,支撐市場向上發展。
最為重要的是,經濟轉型與政策支持的持續發力,也為A股市場帶來眾多投資機遇。科技領域,AI應用等細分賽道,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應用場景拓展,相關企業將迎來業績爆發期;新能源領域,儲能技術的突破、新能源汽車出海加速,有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股價上漲;消費升級領域,創新藥、美容護理等,受益于政策刺激消費以及行業自身發展,將持續釋放增長潛力。
在劉歆鈺看來,2025年下半年A股將延續結構性行情,經濟轉型與政策支持孕育多元投資機遇:科技領域AI技術深化應用驅動業績增長,新能源憑借技術突破與出海加速激活產業鏈,消費升級板塊受政策與自身發展雙重利好持續釋放潛力。這些機遇背后,或體現為企業盈利能力提升,或展現為紅利類公司盈利的穩健可持續,本質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與動能轉換的趨勢性映射,盡管短期面臨國際形勢等擾動,但中長期向好發展態勢明確。(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