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收官,人民幣匯率交出升值“答卷”。6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1586元,相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7.1627元,調升41基點。這也是2024年11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最高升值水平。
同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雙高開。截至當日9時35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7.1652,日內升值幅度為0.10%;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報7.1629,日內升值幅度為0.14%。
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延續了5月的升值走勢,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維持在7.17—7.18區間窄幅震蕩,并逐漸呈現波動升值走勢。而從上半年整體表現來看,三大人民幣匯率報價集體升值,按照前述價格計算,2025年上半年,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84%,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37%,同期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298基點。
對于近期人民幣匯率表現,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指出,美元指數的趨勢性走弱、國內基本面托底和政策發力、人民銀行穩匯率操作更加靈活、客盤結匯需求釋放等成為人民幣匯率韌性的重要來源。
明明進一步解釋稱,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較弱導致美元指數仍是下行趨勢,美國與其他經濟體就關稅外貿領域的談判進度,以及中東地緣形勢變化等因素則加劇了美元指數的波動。我國經濟基本面繼續對人民幣匯率起到托底作用,人民幣匯率對于國內政策發力或保持較高敏感度。4月以來,伴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走升客盤結匯需求增加,銀行代客結售匯結束了連續五個月的逆差狀態,遠期結匯履約額的結匯率也出現明顯抬升。
據了解,6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持續走弱。Wind數據顯示,6月30日,美元指數盤中觸及96.9712,創2022年3月以來新低。截至6月30日16時45分,美元指數報97.1927,日內下降0.07%;月內降幅為2.26%,年內降幅則達到10.41%。
另一方面,2025年6月,在3—5月連續三個月未新發或續發離岸央票后,人民銀行于6月18日招標發行2025年第四期中央銀行票據,期限6個月,發行量300億元。其中200億元為續發、100億元為新發。“離岸央票的靈活發行有助于央行調節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支撐6月1日—20日當周非美貨幣普遍下跌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運行。”明明表示。
對于下階段人民幣匯率走勢,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5年二季度例會提到,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明明指出,往后看,美國對華存量關稅對于出口的壓力仍不可忽視,但對于匯率而言更為關鍵的在于國內消費等政策的對沖力度,以及中美關稅緩和期過后的中美經貿磋商進度。在央行靈活的穩匯率政策操作下,預計人民幣匯率短期或延續低波狀態。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在美元偏弱的環境下,人民幣匯率將保持溫和的升值幅度。穩匯率政策將避免人民幣匯率的較快升值,以維持較為寬松的金融條件。近期美元延續了偏弱下跌的勢頭,穩匯率政策也因此適時發力,避免人民幣匯率的較快升值,形成踩踏式升值風險。另一方面,衍生品市場部分指標顯示人民幣當前匯率預期較為穩固,因此匯率仍有望延續適度上漲、整體偏穩的趨勢。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