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暴瘦10斤”“喝酒夜宵也能瘦”……近日,北京某公司雇人在直播間發布此類彈幕,夸大產品減肥效果,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10萬元罰款。這起全國市場監管領域直播電商“職業彈幕人”首案,引發關注。
虛假彈幕,危害不小。許多消費者網購時,習慣看看用戶評價、售后反饋,卻沒料到“好評”背后另有玄機。直播間的“職業彈幕人”信口雌黃,不斷釋放煙霧彈,刻意營造出火爆搶購的假象,令消費者沖動之下“剁手”,最終買到與宣傳不符的商品。
涉事商家不講誠信,“職業彈幕人”將欺騙當作賺錢手段,此類做法不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也污染了網絡消費環境。如果“打磨產品”不如“吹噓產品”,“提升質量”不如“操控評價”,必然導致直播行業不正當競爭。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商家雇傭水軍刷彈幕、用虛假好評忽悠消費者,本質上就是欺詐,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此次全國首案的查處,不僅是對涉事商家的懲戒,也為廣大網絡交易經營者敲響了警鐘,警示他們必須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服務信息。
10萬元罰單的開出,不是整治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當前,“職業彈幕人”呈現出產業化、規模化的特點,從定制話術模板、批量注冊賬號,到定時發送彈幕,黑灰產團隊提供“一條龍服務”。顯然,要讓“職業彈幕人”徹底退場,僅靠一次處罰遠遠不夠,還需要監管長出更鋒利的“牙齒”,平臺主動承擔起責任、強化內容審核。只有多方協同發力,才能讓直播間重歸真實與誠信。
“潑天的富貴”不會憑空而來,真誠才是永遠的“流量密碼”。能穿越屏幕打動消費者的,從來不是天花亂墜的推銷話術,而是實實在在的產品價值。直播間的虛假宣傳越少,直播經濟的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健康。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