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將至,原木期貨首個合約LG2507即將迎來實物交割,市場對此高度關注。據了解,隨著模擬交割等工作的有序開展,木材產業相關市場主體對期貨交割的認識和理解日漸成熟,為實物交割做了充分準備。
全力以赴答好“模擬卷”
在采訪過程中,多家企業均表達了參與2507合約交割的意愿。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稱,目前下游房地產市場進入季節性消費淡季,需求未有明顯改善,新西蘭原木供應商發貨量無明顯減少,因此原木現貨市場依然存在走弱預期,部分進口貿易商通過賣出套保進行風險管理的意愿較強。同時,前期在弱預期影響下,期貨盤面價格大幅貼水現貨,部分下游加工企業也有著較強的盤面接貨意愿,選擇在6月進行了增倉操作。
在此背景下,為了保障原木期貨首月交割的平穩順暢進行,大商所已在山東、江蘇、福建、重慶、廣東等原木主要交割區域的8家廠庫和車板交割場所組織開展了8場模擬交割,并安排質檢機構對標檢驗,保證交割場所及質檢機構熟悉期貨交割質量標準和流程,統一了各質檢機構檢驗尺度。進入6月之后,大商所結合產業訴求,增設了3家交割庫,使得廠庫標準倉單最大量增至44.55萬立方米、日發貨速度增至2.97萬立方米,車板交割場所每日最大可交割數量增至3.015萬立方米,可供交割資源進一步擴充;同時增設兩家質檢機構,并推動質檢機構增加智能檢驗設備、組織作業人員開展期貨交割檢驗培訓,以保障多線同時出庫現場作業人數,進一步提升質檢能力和效率。此外,大商所還鼓勵各交割庫按統一規格、數量,提前對貨物進行分選和堆垛,便于交割管理的標準化和機械化,并開展了產業客戶交割能力評估和提示、交割資源摸排、交割App功能完善等工作,多措并舉筑牢安全堤壩、提升交割效率。
山東隆盛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房金龍表示,公司自獲批成為原木期貨交割指定廠庫后,就一直積極學習期貨交易以及交割質量標準和業務細則等方面的知識。自今年3月起,公司開始開展模擬交割,并且赴其他交割庫現場學習,進一步熟悉了交割流程,形成了針對特殊情況的快速應對方案。“我們已經為7月的實物交割留出了專門的場地,硬化貨場地面,消防環保等硬件也已準備就緒,之后將按照交易所相關要求,保障交割安全順暢進行。”房金龍說。
日照臨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作為原木期貨的指定車板交割場所,也已經開展了多場模擬交割,吸引了日照以及周邊市縣的百余位企業代表到場觀摩。“模擬交割時,大家都在認真觀看討論,圍繞交割的步驟、流程、節點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細致的問題。交割完成后,我們又提供會議室進行交流培訓,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原木交割相關規則要求。”該公司總經理劉鑫說。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員張廣碩表示,近一段時間,公司著力面向產業客戶做好原木交割的培訓工作,5月21日和22日在兩大原木集散港所在地——江都港區和新民洲港區,分別舉辦了兩場模擬交割活動,此外還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各地產業客戶詳細講解交割規則與流程,并為其答疑解難。“后續,我們將按照交易所相關要求,繼續做好產業客戶的宣傳投教工作,幫助他們結合現貨經營和風險管理需要順利完成原木交割。”張廣碩說。
作為國內原木產業龍頭企業之一,浙江物產森華集團有限公司基于長期持有的現貨庫存和長協頭寸,在原木期貨上市初期便率先開展套期保值業務。通過科學配置賣出套保頭寸,在今年初的市場下行行情中,公司有效轉移了價格波動風險。在該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看來,參與原木期貨交割對企業來說有著獨特的價值:一方面,期貨交割可快速回籠全款,顯著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期貨交割是對企業前期預售方案的兌現,讓企業有了遠期銷售規劃的渠道。
“目前公司正持續跟進大商所模擬交割,學習具體的交割標準和規定,后續計劃在嵐山、太倉、重慶等主要區域開展首月合約的交割實踐,并將積極探索國產材交割模式。我們堅信,原木期貨將引領行業構建更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更好地助力原木產業健康繁榮發展。”該公司負責人說。
以檢尺為突破口推動行業標準化
作為影響原木價值的核心因素之一,檢尺是行業內談到原木期貨時繞不開的話題。
凱德嘉瑞總經理助理林張翼表示,原木貿易以材積作為計價依據,檢尺徑直接決定了買賣雙方的成本、收益。對下游加工企業來說,檢尺徑還會影響出材率以及穩定性和準確性。大徑級的原木不僅利用率更高,還可以滿足某些高端產品的加工需求。但是在原木期貨上市前,現貨市場較為分散且各地有各自的貿易習慣,檢尺徑測量方法一直無法統一。一根原木在不同市場甚至同一市場的不同貿易商手中,測量出的檢尺徑以及相應得到的材積都可能有不同結果,導致交易環節的不規范、不透明,“信任危機”甚至“劣幣驅逐良幣”等現象也由此而生,這不利于企業的成本測算和行業的健康發展。
“原木期貨交割質量標準是以國標為基礎的。我們能夠感受到,原木期貨上市以來,尤其是近兩個月經過對模擬交割的觀摩和學習,下游客戶對‘國標尺’的理解和認可程度明顯提高,認為其更公平、更標準。”據林張翼介紹,由于能有效降低采購顧慮、明確貨物品質,園區內加工企業已經多次主動提出以“國標尺”計價的采購意愿,且多筆交易已經達成,此外還有外商與凱德嘉瑞完成了“國標尺”標準下的點價采購,“國標尺”正在現貨市場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據了解,多家企業已經通過模擬交割,對包括檢尺在內的原木期貨交割檢驗標準有了清晰的認識。北新國際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衛仁表示,整個模擬交割過程非常順暢,特別在檢尺方面。過去各地檢尺標準差異較大,交易摩擦成本高,嚴重阻礙了原木的跨區域流通。在模擬交割中,整個檢尺流程由大商所指定質檢機構嚴格按照原木期貨業務細則執行,過程透明且標準統一。對于在外觀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彎曲、節子和縱裂等問題,也在質檢機構認定后依照相應升貼水標準進行扣減,現場檢驗和交收順利完成,極大地減少了摩擦和糾紛。
王衛仁還表示,模擬交割以及實物交割能夠帶動“國標尺”的運用。“我們還注意到,原木期貨在交割環節引入了智能檢驗設備進行機器檢尺,這在提升檢尺效率、消除人為誤差方面存在巨大潛力。期待在未來的實際交割和現貨貿易中,能夠更廣泛地應用機器檢尺,從而提升行業整體的運營效率和公平性。”他說。
悉心培育 未來可期
“原木期貨確實給行業帶來了許多積極變化和發展機遇。”在采訪過程中,大家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在中信建投期貨研究員陳家誼看來,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期現尺差逐漸明晰、期現聯動逐漸增強。據她介紹,隨著原木期貨日益活躍,相關企業參與套期保值和基差貿易的意愿持續增強,部分頭部企業和資訊機構已開始采用國標作為報價的基準。特別是隨著模擬交割和實物交割的開展,市場對合約與交割規則、期現間檢尺與價格差異的理解會不斷加深,這有助于進一步縮小期現貨市場間以及現貨市場不同地區間的差異,從而推動形成統一的原木全國大市場。此外,西南地區部分林農林場已經嘗試參考交割標準,根據口徑、材長對國產原木進行分級和報價,這有助于推動國產材報價市場化,提升我國林業發展水平。
劉鑫表示,原木期貨上市前,面對市場波動,企業只能通過調整庫存和采銷節奏來被動應對。現在大商所為企業提供了主動管理價格風險的工具,并且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利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她認為,原木期貨在保障國家木材產業安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頗具潛力。一是促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采用統一的標準,有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質量一致性;二是公開透明反映市場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制訂生產計劃;三是助力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長期發展、做大做強,從而推動產業鏈的整合和升級。
“當然也要看到,從去年11月上市至今,原木期貨剛運行了半年多的時間。和油脂、化工等行業相比,木材行業對期貨工具的認識和了解還不充分,無論是原木期貨本身的市場成熟度,還是企業對原木期貨的運用水平,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陳家誼建議,僅從品種培育的角度出發,也希望更多木材企業能夠結合自身現貨業務需求,理性參與原木期貨市場,以此帶動期現貨市場更好融合,促進原木期貨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在王衛仁看來,在全球經貿環境面臨諸多威脅和挑戰的背景下,原木期貨對木材行業的作用凸顯,期現結合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呼吁木材企業加強學習、積極擁抱期貨,結合企業經營實際,穩妥理性參與期貨套保和交割,提升自身看期貨、用期貨的能力。此外,還應將原木期貨背后的標準化理念引入現貨貿易并加以推廣,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的規范化水平。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