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純苯期貨期權加持 化工“中國定價體系”加速構建

2025-06-27 14:03:16 作者:費天元

苯是有機化工的基本原料之一,在常溫下是無色透明、帶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其終端應用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包括建筑材料、包裝材料、汽車零部件、紡織、鞋材、家電、醫藥及醫療器材等行業。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純苯生產國、消費國及進口國,2024年純苯產量2513萬噸,表觀消費量2926萬噸,市場規模2086億元。其中,純苯進口量超400萬噸,對填補國內缺口有著重要作用。但在外貿中,純苯定價主要參考FOB Korea (Free on Board Korea,韓國離岸價格)等外盤價格,中國企業的話語權相對薄弱。

6月2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消息,同意大連商品交易所純苯期貨和期權注冊,純苯產業推廣“中國定價體系”迎來重要抓手。據了解,產業鏈企業對純苯期貨和期權的上市充滿期待,認為該品種將從風險管理、價格發現、貿易定價等多個維度助力化工強國建設。

鎖定上下游加工利潤

純苯上承石油和煤兩大基礎能源,下接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大產業,上下游任何環節的價格波動都會傳導至純苯。近年來,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原油價格波動加劇,下游需求端也面臨各種不確定性,造成純苯現貨價格2020年以來年均波動幅度超過30%。

江蘇盛虹石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盛虹石化”)是民營大煉化龍頭,擁有150萬噸純苯年產能,市占率位居行業前三。公司營銷中心基礎化學品鏈部總經理助理龍夢德表示,純苯價格劇烈波動侵蝕加工利潤,是公司在芳烴板塊面臨的最大痛點。

“化工裝置生產具有強計劃性特征,正常一套裝置接近4年才有檢修計劃,在這4年里,我們希望穩定開工,這就需要加工利潤相對固定。”龍夢德說,但是由于這幾年純苯價格劇烈波動,上下游陷入一定程度的博弈中,客戶會根據價格判斷而控制拿貨節奏,這對工廠的連續生產構成較大隱患。

在龍夢德看來,加工利潤在產業鏈各環節實現合理分配,才能推動上下游共同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期貨工具來幫助企業及時鎖定加工費,獲得平滑和穩定的利潤。事實上,盛虹石化已將期貨視為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深度參與多個期貨品種套保交易,鎖定原料成本與產品售價,從而平滑價格波動風險。此外,公司會通過基差點價等模式服務客戶,讓下游客戶享受期貨的便利。

龍夢德介紹,在純苯期貨和期權上市后,公司準備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建立專業團隊,初期以10%至20%的產能進行套保;其次探索“期貨點價+期權保護”組合模式,與長約客戶重構定價機制;最后申請交割廠庫資質,發揮區域物流優勢。

“期待純苯期貨市場形成多層次參與者結構,為實體企業打造風險‘減震器’與效益‘穩定錨’。”龍夢德說。

提升產業定價透明度

據悉,在缺乏純苯場內衍生品的情況下,華東地區部分貿易商和生產企業已開始進行純苯的紙貨交易,即民間自發的遠期商品交易。這種場外市場的出現,一定程度反映了市場存在遠期產能交易的需求。

中化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下稱“中化化銷”)負責中化集團大宗石化產品國內外經營的任務。目前,公司主營芳烴、合纖原料、合成樹脂、烯烴等化工品大類共50余種石化產品,年銷售規模超過1300萬噸。

在中化化銷副總經理吳光看來,近年來純苯現貨市場呈現供給擴張、逐步金融化兩大特點。一方面,純苯國內產量和進口量均在增長。國內民營大煉化投產、新技術甲苯脫氫(HDA)逐步應用,市場供應增加。而海外下游退出較多,純苯通過區域物流外溢至中國。另一方面,行業金融化趨勢加速,紙貨、遠期交易趨于活躍,但缺乏標準化工具導致信用風險累積。

“近年來,由于價格波動較大,場外交易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中小企業違約率較高。”吳光說,信息不對稱是當前純苯產業面臨的一大痛點,企業希望優化資源配置,但市場缺乏公開、透明的遠期價格信號進行供需調節。

吳光認為,標準化的純苯期貨和期權合約上市后,可逐步形成權威價格信號,替代傳統的“一口價”定價模式。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可為產業鏈企業提供更為完備的風險管理工具和貿易定價參考。此外,隨著國內產能投放、供應增加,向產業提供較好的保值工具,可平抑價格波動風險、平滑企業經營利潤。

構建更具韌性的“中國定價體系”

近年來,純苯下游需求持續擴張。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純苯兩大核心下游產品——苯乙烯產能增長500萬噸,己內酰胺產能接近700萬噸。雖然純苯產能也同步擴容,但仍存在一定的供應缺口。

盛虹石化總裁助理兼營銷中心總經理王毅飛表示,目前純苯的進口依存度在15%左右,每年進口量超400萬噸,這部分進口定價主要依據ICIS等國際大宗商品信息服務商發布的FOB Korea價格,且是以美元計價。

我國純苯外貿之所以主要參考韓國價格定價,背后是存在歷史因素的。王毅飛介紹,早在20世紀80年代,韓國、日本就開建了大量化工裝置,將生產的化工品輸出至亞洲其他市場。在此過程中,韓國商社主動推廣韓國價格體系,從而在亞洲地區維系著價格話語權。

如今,隨著民營大煉化集中投產、終端需求加速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品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年來,國內產業鏈也在推動定價模式多元化,一些資訊公司嘗試推出純苯的中國價格,但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范圍相對有限。”王毅飛說。

東北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北方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和期貨保值平臺,公司副總經理遲少飛表示,盡管近幾年中國純苯產能迅速增長,但由于下游產業鏈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進口量不斷攀升。現貨定價方面,公司海外資源進口主要采取普氏(Platts)價格加減升貼水的方式。

在遲少飛看來,純苯期貨和期權的上市,不僅是企業規避價格風險的“剛需工具”,更是產業從“粗放博弈”向“精細化管理”轉型的關鍵節點。對企業而言,其核心價值在于鎖定利潤、增強抗風險能力;對產業而言,則通過價格發現、模式創新,推動中國整個化工鏈條向高效化、標準化、綠色化演進,最終在全球化工產業鏈中構建更具韌性的“中國定價體系”。

“中國作為最大的純苯進口國,理應增加國際市場話語權。”吳光認為,上市純苯期貨和期權合約,可逐步替代傳統定價模式。未來,期待逐步增加純苯期貨市場的影響力,提升市場參與度和流動性,使其成為亞洲純苯的定價基準。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