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從腦科學到獼猴桃——中外聯合實驗室奏響“一帶一路”科技合作交響曲

2025-06-27 14:03:06 作者:王灝、薛晨

上午10點,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并伴有抑郁癥的王阿姨熟練地梳理起短發,戴上布滿腦電信號監測裝置的“頭套”,準備開始調控治療。與此同時,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綜合診療中心科研主任汪子琪認真地注視著電腦屏幕上跳動的“情緒信號”……

這是一次閉環精準調控治療的臨床試驗,通過‘頭套’引入腦電技術,根據腦電波信號,判斷患者大腦狀態,從而進行精準的經顱磁刺激技術(TMS)治療。”汪子琪解釋道。

這項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成果,正是出自中國-古巴神經技術與腦器交互“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聯合實驗室作為中國對外科技合作創新的重要平臺,旨在通過中外科學家的務實合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創新之路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2015年,聯合實驗室的雛形——中國-古巴神經科技轉化前沿研究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2024年,聯合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融合古巴在神經科學領域的深厚積淀與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的優勢,該聯合實驗室致力于研發普惠型神經技術,助力全球特別是低收入國家應對腦疾病負擔。

“中國始終以開放姿態推動合作,既為伙伴國家開啟機遇之門,也讓科技成果真正成為各國共享的發展紅利。”古巴著名腦科學家、聯合實驗室專家裴德樂教授說。

截至2025年1月,中國已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建立70余個聯合實驗室。科技合作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類似的合作還在農業、生態等諸多領域開展。

1904年,來自新西蘭的伊莎貝爾·弗雷澤女士從中國宜昌帶走一把獼猴桃種子,讓獼猴桃在新西蘭落地生根。

2014年,中國-新西蘭“一帶一路”獼猴桃聯合實驗室成立。雙方圍繞潰瘍病防控開展聯合研究,有效降低了四川等地的發病率。同時,針對新西蘭潛在生物入侵風險,在中方果園共同研究茶翅蝽、桑白蚧等蟲害的天敵和綜合防控技術。

技術交流方面,中方引進新西蘭種質評價體系和標準化種植技術并本土化優化,利用南北半球季節差異實現全年全周期研究。這些合作提升了中方育種與病害防治水平,培養了專業人才,并為新方儲備入侵風險病蟲害防控技術,實現互利共贏。

“聯合實驗室的成果不僅惠及兩國,更與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享,帶來實實在在的農業改良。”中方主任莊啟國說。中國已成功舉辦多次獼猴桃產業國際培訓,吸引來自埃及、巴基斯坦等國科技人員參與,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獼猴桃產業發展。

于亞歐大陸另一端的克羅地亞,有一個與四川九寨溝景觀極為相似的“姐妹”——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這對“姐妹湖”的湖水清澈見底,呈現出湛藍色,宛如鑲嵌在亞歐大陸兩端的藍色寶石。

在“姐妹湖”的背后,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守護著這兩顆“藍寶石”。兩國研究團隊通過國際合作,揭示了藻類等微生物塑造這些地質奇觀的獨特作用,同時深入研究氣候變化與旅游活動對湖泊保護的影響,為世界遺產水系優化、保護貢獻策略。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中方主任李家堂表示,實驗室將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核心理念,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智慧力量。從破解大腦奧秘到守護地球“藍寶石”,從前沿研究到產業應用,從尖端科技到民生領域,這些聯合實驗室架起聯通各國的新橋梁,成為國際科技合作典范。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