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繭房、謠言傳播、數據壓榨……針對算法技術在平臺廣泛使用所帶來的負外部性,北京繼去年第四季度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后,于近日召開治理成果評議會,全面復盤相關工作。
算法技術是電商購物、網絡資訊、視頻娛樂等等網絡服務的基礎,但算法又是把“雙刃劍”,隨著時間推移,大眾也深刻體會到其諸多“槽點”。點進短視頻平臺,刷來刷去都是“喜歡”的內容;不想再看八卦瑣事,可熱帖飄著、熱搜掛著,根本無從屏蔽;想買點東西,換個手機商品價格就會上躥下跳……出于眼前利益,許多平臺變“算法”為“算計”,且普遍以“技術中立”等說辭推卸監管之責。
算法不是迎合低級趣味、收割用戶流量的工具。算法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其中每一行代碼的編寫,都由人來完成,代表了主觀意志,體現著企業的價值觀念。要優化算法、治理亂象,單純依靠企業自律肯定不夠,必須由外部監管力量介入,打破算法黑箱,實現“透明、破繭、強審核”。
作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北京有必要在算法治理上起到示范性作用。在專項行動中,有關部門結合現實情況,多措并舉促進算法向善。既指導屬地重點網絡平臺開展自查自糾,也公布算法治理舉報渠道,積極收集網民舉報線索;既面向頭部商品零售類平臺召開工作指導會,也聽取外賣騎手、傳媒專家等各行業人士意見以創新治理手段……更為具體的現實抓手,更為明確的機制體系,更為有力的監督監管,讓相關治理在抓鐵有痕的同時可持續、常態化,催生了熱點當事人核實機制、“一鍵破繭”功能、“812”防疲勞舉措等,實現了監管、平臺、用戶之間的良性互動。
算法技術仍在飛速發展,商業環境也是一日千里,一些平臺還存在“破繭”功能使用效果不顯著、推薦內容質量不高等問題。對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算法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堅持制度約束與技術革新并重、政府監管與社會共治協同,算法方能真正賦能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