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超150億增量資金!15只浮動費率基金成立,認購超過18萬戶

2025-06-27 10:50:23

截至6月25日,首批2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中已有15只成立,募集總規模逾150億元,合計有效認購總戶數超18萬戶。隨著浮動費率基金募集資金加入,主動權益基金發行的單只規模較此前有所回升,今年以來成立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主動權益基金已有10只。

公募分析人士稱,主動權益基金發行情況,與市場環境和投資者預期變化有密切關系。從浮動費率基金募集情況來看,管理費與投資業績掛鉤這種方式,初步獲得了市場認可。此外,頭部公募具備較好的渠道資源優勢,加上個別基金由知名基金經理掛帥,依然能獲得不少資金認購。隨著A股資金趨暖和流動性改善,各類資產出現重估。A股“科技敘事”邏輯有望伴隨著技術突破和商業化落地得到進一步強化,未來一段時間AI領域或仍為核心方向。

5只浮動費率基金募集超10億元

6月25日南方基金公告顯示,南方瑞享混合成立,募集規模為14.59億元,獲2.47萬戶有效認購。同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告顯示,交銀施羅德瑞安混合基金成立,募集規模為15.47億元,有效認購戶數為1.08萬戶。根據Wind統計,包括這兩只基金在內,截至6月25日成立的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已達到了15只,累計募集規模超過150億元。但不同基金之間的募集情況有所分化。

具體來看,15只基金中有5只募集規模超過10億元。其中,東方紅核心價值以19.91億元的募集規模位居第一,跟隨其后的是成立于6月19日的易方達成長進取,募集規模為17.04億元。最新成立的交銀施羅德瑞安混合與南方瑞享的募集規模,分別位于第三和第四。此外,平安基金旗下成立于6月20日的平安價值優享,募集規模也達到了13.22億元。

其余10只基金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下,銀華成長智選、天弘品質價值、嘉實成長共贏三只產品募集規模在9億元以上,宏利睿智領航、匯添富均衡潛力優選募集規模在8億元以上。博時卓睿成長募集規模為2.59億元,是15只產品中成立規模最小的一只。此外,華安競爭優勢和廣發價值穩進的募集規模均在7億元以下,分別為5.10億元和6.94億元。

認購人數方面,15只基金合計有效認購總戶數達18.53萬戶,其中有7只基金認購戶數過萬。易方達成長進取的認購戶數高達4.73萬戶,在15只基金中位居第一。跟隨其后的南方瑞享認購戶數為2.47萬戶。此外,平安價值優享、東方紅核心價值、華夏瑞享回報、交銀瑞安、匯添富均衡潛力優選等基金的有效認購戶數均在1萬戶之上。另一方面,其余8只基金的有效認購戶數均在1萬以下。成立規模最小的博時卓睿成長,有效認購戶數只有1946戶,是15只基金中認購戶數最少的一只。

除上述15只基金外,其余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結束募集但尚未成立,或處于定檔待發狀態。比如,招商價值嚴選混合與興證全球合熙均于6月4日開始發售,于6月25日結束募集。信澳優勢行業混合與華商致遠回報,均于7月1日起公開發售。

主動權益基金單只發行規模有所提升

隨著浮動費率基金募集資金加入,主動權益基金發行的單只規模較此前有所回升。根據Wind統計,截至6月25日今年以來成立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主動權益基金有10只,除了上述提及的基金外,在六月內成立的還有富國均衡投資、安信優選價值、申萬菱信行業精選等基金,募集規模分別為19.64億元、安信優選價值13.12億元、申萬菱信行業精選12.19億元。如果從2025年以來情況來看,成立規模超10億元的基金,還有廣發同遠回報、大成興遠啟航、富國景氣優選等基金。

“主動權益基金發行情況,與市場環境和投資者預期變化有密切關系。一是從浮動費率基金募集情況來看,管理費與投資業績掛鉤這種方式,初步獲得了市場認可。二是頭部公募具備較好的渠道資源優勢,加上個別基金由知名基金經理掛帥,依然能獲得不少資金認購。”華南一家中型公募品牌人士稱。

雖然單只新發基金規模有所提升,但從整體主動權益基金來看,募集規模大多處于10億元以下,甚至有不少規模勉強超過2億元成立線。前海開源研究驅動成立于6月10日,募集規模為2.5億元。成立于6月5日的中歐大盤價值,募集規模為2.51億元。由周思聰管理的平安港股通醫療創新精選成立于6月11日,募集規模為2.49億元,但獲得了近8000戶有效認購。

此外,還有不少主動權益基金采取了發起式發行方式。永贏價值發現慧選發起式基金成立于4月23日,募集規模為1020.07萬元,有效認購戶數為13戶。成立于5月中旬的匯添富弘達回報發起式基金,募集規模為1021.69萬元,獲41戶有效認購。

AI板塊或仍有顯著貝塔

基金成立規模固然是觀察基金投資的一個視角,但這僅是基金投資的起始階段,更為重要的是指向未來的基金投資預判。在最新的基金預判中,基金經理從震蕩向上行情中捕捉到了趨勢機會。

“只要產業趨勢在,我們就對中長期走勢有信心。”嘉實成長共贏的基金經理李濤表示,當前宏觀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在延續。從2025年一季度經濟數據看,經濟企穩復蘇態勢延續,未來政策有望繼續加碼。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有明顯的增長動能,A股“科技敘事”邏輯有望伴隨著技術突破和商業化落地得到進一步強化,配置結構可以轉向更加積極的方向。

華商基金權益投資副總監、基金經理張明昕表示,在經濟出現企穩信號及社會發展信心回升的帶動下,近期A股的資金層面明顯趨暖,市場流動性亦有明顯改善,各類資產出現重估。未來一段時間AI領域或仍為核心方向,國內外AI的產業仍然在堅定的發展與進步,板塊未來仍可能會有顯著貝塔。

長城基金表示,從周期和估值角度,以及近期港股市場的表現和盤面結構表面來看,市場可能在醞釀調整來釋放過熱的壓力,A股向下有底,相信政策層穩市信心。短期內可尋找中報業績預期向好及超跌方向的投資機會。其中,港股與A股中的科技、互聯網、機器人等板塊熱度,目前已回落至2023年以來的相對低位,創新藥和新消費領域的交易熱度則相對較高。此外,6—7月紅利板塊在集中分紅派息后,成交量有望來到低位,當前可能是比較好的介入時點,此外,政策資金對于寬基ETF的增持也將利好紅利板塊。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尹浩看好的,是近期展現出韌性的創業板。尹浩表示,這主要源于基本面改善、中美經貿摩擦緩和以及政策紅利釋放三重因素共同驅動。一季度全A盈利筑底回升,創業板增速較高且改善幅度較大。中美經貿關系緩和減輕了關稅對相關板塊的影響,同時政策紅利如證監會關于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措施的宣布,進一步增強了板塊吸引力。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陳科辰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