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金融監(jiān)管局發(fā)布消費者風險提示指出,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魚目混珠,打著保險旗號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廣大群眾要擦亮雙眼,謹防各類非法保險陷阱。
陷阱一:假借保險之名,銷售非保險產品。部分在職或已離職的保險銷售人員利用職務身份便利和消費者信任,假借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名義,混淆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概念,以“高收益”“低風險”為噱頭,誘導消費者購買非保險理財產品,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嚴重違反保險行業(yè)監(jiān)管法律法規(guī)。
陷阱二:偽造保險合同,涉嫌集資詐騙。個別不法分子或不具備經營保險業(yè)務資質的經營主體,通過偽造保險公司印章、制作虛假保險合同等方式,以收取保費的名義騙取資金,兜售不受法律保護、無法獲得正常理賠的“假保單”,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
陷阱三:“安全統(tǒng)籌”非保險,資金安全難保障。某些第三方公司以低價、贈禮、等同保險等方式誘導消費者購買“機動車安全統(tǒng)籌”服務,此類機構不是依法設立的保險公司,其與消費者簽訂的“××統(tǒng)籌”“××互助”“××聯(lián)盟”等合同不是保險合同,如發(fā)生交通事故,消費者合法權益和資金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為防范保險領域非法金融活動,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北京金融監(jiān)管局提示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要牢記“三招”,辨保險真?zhèn)巍?/strong>
一是選渠道,辨公司產品。保險屬于特許經營行業(yè),未經依法批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經營保險業(yè)務。消費者要通過正規(guī)機構購買保險產品,可通過金融監(jiān)管總局官網許可證信息查詢頁面,查詢保險許可證、保險中介許可證,通過金融產品查詢網站,查詢正規(guī)保險產品信息。
二是防假冒,辨人員資質。消費者要提升風險防范意識,接受保險產品推介時,要注意查驗銷售人員執(zhí)業(yè)信息,可撥打保險公司官方客服電話核實,也可通過金融監(jiān)管總局政務服務窗口查詢其保險銷售從業(yè)資格,切勿相信任何“代繳保費”服務,保費應直接支付保險公司賬戶,切勿向個人賬戶或不明平臺轉賬。
三是多留心,辨保單真假。投保完成后,消費者一定要留存好保險合同、保單等,可撥打保險公司官方客服電話進行保單核實,或通過中國銀保信旗下的“金事通”APP查詢名下保單信息,也可通過“中國銀保信金融科技服務”微信公眾號的“掃碼查驗”服務功能,查驗電子保單真?zhèn)巍4送猓瑥V大群眾如發(fā)現有機構或個人從事非法保險活動線索,要保存好相關證據,及時向當地金融監(jiān)管部門反映。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