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94萬億元,同比增長2.5%;民營企業進出口10.25萬億元,增長7%。在貿易保護主義陰云持續籠罩全球的今天,這樣的成績尤為不易。當前,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復雜,企業經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不斷增加,這給當前和未來的貿易活動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也給我國內外貿協同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國企業大踏步“走出去”,以高質量發展加速融入全球價值鏈,在開拓廣闊全球市場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增長動力。然而,在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僅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更將目光投向了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力爭實現內銷外貿“兩條腿”走路。可以說,內外貿一體化既是應對國際經貿領域環境變化的迫切需求,也是對沖關稅變動影響的務實選擇。
不過,當前我國企業在“走出去”以及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不少障礙。在內外貿一體化進程中,標準體系“兩張皮”現象尤為突出。例如,部分產品因國內國際標準差異,難以在國內外市場同步銷售,導致企業資源浪費。渠道資源短板亦構成明顯瓶頸,傳統外貿企業缺乏內銷渠道鋪設經驗,而內貿企業又對海外市場規則不熟,形成雙向“隔離”。此外,金融支持體系尚顯不足,許多企業在內外貿切換中面臨融資渠道不暢、信用體系銜接不緊的問題,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滿足率仍然偏低。
突破藩籬,亟需多管齊下,打通內外循環經絡。首先,要推動制度規則深度銜接。在政府引導下,應加速推動國內外標準互認進程,打造一個透明、統一、互通的營商環境,為商品與服務的自由流動掃清障礙。其次,需強化基礎設施與能力建設。通過政府與企業協同投入,共建高效物流體系、共享型海外倉及數字化貿易平臺,從而消除渠道壁壘。最后,創新金融服務至關重要。金融機構應著力開發適配內外貿一體化需求的金融產品,優化跨境結算服務,為企業在雙市場騰挪提供堅實的資金后盾。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