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公募大廠對旗下指數產品集體更名。
6月16日,嘉實基金公告稱,將旗下22只指數產品統一更改場內簡稱,包括21只ETF與1只LOF產品。
公告顯示,此次只更改產品的場內簡稱,ETF場內簡稱基本統一按照“標的指數+ETF+管理人名稱”或“標的指數+ETF”的規則進行命名。主要目的是為貼近客戶選擇,以便投資者一眼識別,提升ETF投資便利性。
提升產品辨識度,嘉實基金旗下22只指數產品集體更名
今日,嘉實基金公告稱,6月17日起旗下22只指數產品變更場內簡稱,包括21只ETF與1只LOF產品。
此次調整涉及嘉實基金旗下中證A系列、稀土、醫藥、黃金等多只核心寬基和行業主題類ETF的場內簡稱。其中,不乏市場知名度較高的產品,比如全市場規模最大的稀土主題ETF“稀土ETF基金”更名為“稀土ETF嘉實”,首批中證A500ETF產品“A500指數ETF”更名為“A500ETF嘉實”等。
嘉實基金表示,相關基金代碼、基金名稱等其他事項保持不變,此次變更簡稱對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無影響,且不涉及基金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發生變化。
據了解,此次更名后,ETF場內簡稱基本統一按照“標的指數+ETF+管理人名稱”或“標的指數+ETF”的規則進行命名。新的簡稱簡潔明了,凸顯了產品跟蹤的具體指數方向,方便投資者準確識別產品投資方向。
規范化ETF命名已成行業共識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陸續主動對旗下指數產品更名,采用“標的指數+ETF+管理人名稱”模式優化指數產品簡稱。
今年1月14日起,易方達基金旗下17只ETF按照“標的指數+ETF+管理人名稱”的規則進行修改;5月12日起,天弘基金旗下8只ETF變更場內簡稱;4月28日起,華夏基金也變更了旗下部分ETF的場內簡稱。此外,3月26日起,平安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的簡稱也進行了變更。
為何不斷有基金公司對ETF進行更名?
業內人士分析,這和現有存量ETF簡稱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比如,有些ETF簡稱和標的指數有差異,有的產品簡稱較為雷同,導致投資者篩選時容易混淆。
嘉實基金表示,看得懂才能選得對,希望通過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命名方式,幫助廣大投資者更直觀、更快速、更準確地理解ETF產品的核心特性。“投資者利益是ETF生態建設的核心,更是重中之重。每一個有利于投資者利益的改變,哪怕再細微都應積極去落實。”
可以說,主動進行規范化ETF命名,從各個方面便捷投資者已是公募的共識。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